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华文化定位(6)
2017-06-29 01:02
导读:----- 注:①载于《一个自由人的崇拜》,罗素著,胡品清译,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译文稍作改动。②《西方哲学史》罗素著,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
-----
注:①载于《一个自由人的崇拜》,罗素著,胡品清译,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译文稍作改动。②《西方哲学史》罗素著,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下册第143页。③《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中有《五行》:"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继爱人,仁也。"《唐虞之道》:"孝之放,爱天下之民。"《语丛》:"爱,仁也。""爱生于性。"④《西方哲学史》罗素著,马元德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下册第91页。⑤《论语·泰伯》中说:"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认为人应该以"天"为法则而效法之。《季氏》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认为"天命"和"圣人之言"是一致的。这都说明孔子对"天人关系"的看法。⑥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中说:" 成之闻之曰 , 成 或即作者名。"甚是,"成"闻于何人,不可知,是否闻于孔子之弟子或再传弟子?《校读记》刊于《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1998年8月),三联书店出版。⑦章炳麟《辨性》上篇谓:"儒者言性者五家:无善无不善,是告子也。善,孟子也。恶是孙卿也。善恶混,是杨子也。善恶以人异殊上中下,是潻雕开、世硕、公孙尼、王充也。"⑧王充《论衡·初禀》:"自然无为,天之道也。"⑨《老子》第五十一章:"道之尊,德之贵,天莫之命而常自然"。⑩"无有"可以解释为"无存在而有"或"不存在而有"。冯友兰《新理学》第二章第三节中说:"太极无存在而有"。冯友兰《现代中国哲学史》:"金岳霖……说理是不存在而有"。以"无有"释"道","道"即是"不存在而有"(Non-existence but being)。⑾另外《周易·系辞》中所提出的本体论和宇宙构成论模式,同样对中国哲学有很大影响,参见拙作《关于建立〈周易〉解释学问题的探讨》,《周易研究》,第42期,1899年11月出版。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论文出处(作者):
《智取威虎山》的再现与文化认同
火焰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