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共文化“民族性”意识的觉醒及其理(3)
2017-08-04 06:53
导读:二、抗战前夕中共党人对于文化“民族性”的初步觉悟及其机缘 中共党人比较自觉地意识到文化“民族性”问题的重要,是在全 面 抗战爆发前后。不过,
二、抗战前夕中共党人对于文化“民族性”的初步觉悟及其机缘 中共党人比较自觉地意识到文化“民族性”问题的重要,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不过,从3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唯物辩证法传播的渐次深入,“华北事变”日本加快侵华步伐,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以及共产国际所指示的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影响,乃至1935年初国内爆发的“中国本位文化”运动与“全盘西化”论争的某种刺激,在中共及其所领导的“左联”内部,关于这一问题,已经开始逐渐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的因素和动向,它们可以看作是稍后中共党人深沉而强烈地体认文化“民族性”的某种思想背景与前奏。 尝试着辨证地去看待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是唯物辩证法给予中共党人及其 “左翼”文化人的最初“赐予”。30年代中期,鲁迅和艾思奇等人已经在这方面迈出了最初的步伐。在揭破封建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鲁迅此期虽然一如既往地“战斗着”,但他同时也指出了文化发展的继承性,以及对旧文化中优良成分实行“拿来”态度的必要性。他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过与列宁在《论无产阶级文化》中强调“无产阶级文化应该吸收一切既有文化有益成分”的相同看法:“新的阶级及其文化,并非突然从天而降,大抵是发达于对于旧支配者及其文化的反抗中,亦即发达于和旧者的对立中,所以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于旧文化也仍然有所择取。”(《集外集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