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1)(2)
2017-08-06 02:55
导读:《全唐诗》研究方面的专著还有《全唐诗“一作”校证集稿》〔7〕。著者杨建国曾致力于历史语法的研习,此书对《全唐诗》中“一作”“一本”“别本
《全唐诗》研究方面的专著还有《全唐诗“一作”校证集稿》〔7〕。著者杨建国曾致力于历史语法的研习,此书对《全唐诗》中“一作”“一本”“别本”等出注方式包含的文字差异和内容差异加以校证,不仅对涉及唐时用词与唐以后用词之别、僻义词和通义词之别等语词类异文予以甄辨取舍,而且还通过审慎的考证,对涉及作者人名、地名、官名等相关的异文断其是非。全书出校条目五百多,书后附有《全唐诗“一作”别名寻》,对《全唐诗》研究而言,语言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视角,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黄世中《往复回环,潜气内转:李商隐诗复词重言研究》、孙连仲《唐代诗歌中传神的模糊语言》、夏晓虹《杜甫律诗语序研究》等已作出可喜的尝试。今后,像杨著这样的研究理应吸引更多的学者才是。近20年以来,陈尚君以唐代文学基本文献的辑录和考订为研究重心,先后完成了《全唐诗补编》和《全唐文补编》的辑校,并就研究所得,撰写了一系列论文。1997年10月由唐研究基金会推荐资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唐代文学丛考》,从陈尚君已刊论文中选出23篇加以结集,涉及全唐诗文的考订、唐诗人占籍研究、唐诗总集研究、杜甫研究、花间词人生平研究,以及近年来引起极大关注的《二十四诗品》辨伪。著者“后记”称,“所述虽未必皆可为定论,但自信皆可备一说。”而傅璇琮之“序”则对其人其学加以高度评价,谓“以尚君同志十余年来在唐代文学基础研究也就是文献资料考证上所作出的业绩与贡献”,“必将为中国的唐代文学研究带来光荣。”“序”还将其治学路数归纳为熟练掌握目录学、较明确的史源意识和广泛的治学兴趣三个方面,颇有欧阳修赏识苏轼,而欲“放出一头地”(欧阳修《与梅圣俞》)之姿。有关《全唐文》的考订著作,有
武汉大学历史系陈国灿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刘健明主编《全唐文职官丛考》〔8〕。该书对《全唐文》中唐代职官不见于《大唐六典》《通典》《唐会要》和两《唐书》职官志者,依据历代史籍所载,联系史官出现的时间地点与人物背景加以考察,究其所司职掌,探其渊源流变;对官存名讳或有姓无名者,联系撰文者与当事者关系加以考察,揭示当事者姓名与官职;对碑志传赞与撰者小传中历官有误有漏者予以纠正增补;对由职官而引发出的一些历史问题亦有所考证。尽管该著偏在历史,但对唐代文学研究亦不无裨益。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唐代笔记小说研究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周勋初《唐代笔记小说考察》〔9〕有鉴于此,将唐代笔记小说置于学术史、文化史的背景下,结合
政治、历史、宗教等因素,探讨它与其它文体门类的关系与相互影响。上编“通论”四篇文章和下编“作家作品论”13篇论文相呼应,在宏观透视下对具体作家作品加以微观剖析,再将从微观实证性考辨中所得之结论,上升为宏观的理论阐发。其研究无论方法还是结论,均值得后继者深思。对唐代笔记小说的断代研究在吴礼权《中国笔记小说史》〔10〕中被列为第三章:首先分析唐代笔记小说空前繁荣发展的原因,其次将唐代笔记小说分为志怪派、国史、轶事派、事类派、杂俎派,分别加以阐述,最后介绍“时运维艰文章在”的五代笔记小说。侯忠义《隋唐五代小说史》〔11〕是“中国小说史”丛书第一单元“断代小说史”的一种,是在作者《中国文言小说史稿》隋唐五代部分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它以初唐、中唐、晚唐的时间线索为纬,以传奇、志怪、轶事为经,通过70余部代表作品勾勒出隋唐五代小说发展的全貌。程国斌《唐代小说嬗变研究》〔12〕是其在卞孝萱门下的博士论文,该著运用
统计学、比较研究、微观宏观结合、文史结合等方法,通过数据图表对比分析,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唐代小说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嬗变现象。全书共分12章:第一章唐代小说研究概览,着眼于唐代小说的整体性研究,对唐代小说的成因、分类、结构、创作方法等提出看法;第二章至第六章择取110篇代表性唐人小说作为研究的对象,从神怪、婚恋、逸事、佛道、侠义五个方面,探讨各类小说的时代背景以及嬗变规律;第七章唐代小说嬗变的成因,将唐代小说的嬗变成因归纳为三个方面:欣赏者审美心理的认同、文学创作领域复古思潮的影响、不同时代改编者创作心态的变迁;第八章至第十一章分别论述文言小说、白话小说、元杂剧和明清
戏曲与唐代小说的关系;第十二章从唐代小说到元明清戏曲艺术上嬗变特质,将唐代小说与后世戏曲之间艺术上嬗变特质归为五个方面:叙事视角的转换、结构原则的差异、情节的“幻”与“真”,人物形象塑造技巧的不同和才子佳人戏曲创作格局的出现。其资料之翔实、观点之新颖、立论之合理、论述之全面,足称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