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合的意义(1)(2)
2017-08-07 02:58
导读:二 晚明的剧坛上突然兴起了一股“冯小青热”。据统计。明清取材于小青故事的剧本大约有12部:徐士俊的《春波影》、吴炳的《疗妒羹》、朱京藩的《风
二
晚明的剧坛上突然兴起了一股“冯小青热”。据统计。明清取材于小青故事的剧本大约有12部:徐士俊的《春波影》、吴炳的《疗妒羹》、朱京藩的《风流院》、陈季方的《情生文》、胡士奇的《小青传》、来集之的《挑灯闲看牡丹亭》、无名氏的《西湖雪》、顾元标的《情梦侠》、郎玉甫的《万花亭》、张道的《梅花梦》、钱文伟的《薄命花》、无名氏的《遗真记》等等。
冯小青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是万历年间人。关于她的生平和不幸遭遇在当时许多文人的作品中均有记载。支如增曾为她作传,张潮的《虞初新志》中有《小青传》,张岱的《西湖梦寻》中有“小青佛舍”一则,冯梦龙的《情史类略》卷十四专写小青事,鸳湖烟水散人的《女才子书》卷一便是小青的故事。这些文人所记录的小青的故事,虽详略不一,但内容却并无太大的出入。小青的一生是一个悲剧,她生于扬州,自幼聪慧异常,十五岁时成为杭州人冯云将的妾。冯云将的妻子是一名妒妇,虽然小青事事顺从她,但还是经常遭到冯妻的折磨。冯妻让小青独自搬到西湖边孤山上的别墅居住,不准丈夫去探望她。小青孤独地在孤山生活,以读书作诗消遣,朋友杨夫人同情她,常来探望她,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杨夫人曾劝小青离开冯云将,脱离苦海,但小青拒绝了。后来杨夫人跟做官的丈夫离开了杭州,小青因此更加愁闷压抑以至于变得衰弱起来,不久得了重病,她不愿意治疗。在不久于人世前,小青找人为她画像,并像杜丽娘一样,在画像前焚香敬酒。小青死时年仅十八岁,她死后,冯妻烧毁了她的手稿,但她给杨夫人写的诗和信被保存了下来。
小青约生于万历二十三年,死于万历四十年。在她死后的十年间,小青以一个受难才女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并在不断的传播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传奇色彩。卓人月在为《春波影》作的序中这样描述小青在社会上的影响:“天下女子饮恨有如小青者乎?小青之死未几,天下无不知有小青者。”剧作家们争相写出以小青故事为题材的剧本,并不断地从这个故事中挖掘出新的内涵。
中国大学排名
值得注意的是,小青不仅以一个受难的才女形象闻名,同时也是以《牡丹亭》的一个著名读者而闻名的。在以小青为题材的戏曲作品、文学作品及传说中无一例外地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情节:小青对《牡丹亭》的痴迷。
自《牡丹亭》问世以来,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牡丹亭》迷。《牡丹亭》在女性读者中广为流行,《牡丹亭》中的语言在女性读者圈内成了常被引用的语汇,在当时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能够如此激发出女性内心的情感。杜丽娘既是闺中寻常女子的写照,同时又是现实生活中女子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她不仅感情细腻、内心丰富,而且能对自己的追求矢志不渝,普通的女性没有“升天人地求之遍”的可能,甚至连梦中会一会柳梦梅的可能也没有,正因为得不到,又极其渴望,无数和杜丽娘处境相似的女性由此而产生了强烈的伤感和共鸣。小青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小青的故事其实从一开始就和杜丽娘的故事缠绕在一起了。我们以明末清初在舞台上流行的三部小青题材的戏曲作品《春波影》、《疗妒羹》和《风流院》为例,来看《牡丹亭》是如何对小青产生影响的。
徐士俊的杂剧《春波影》写冯小青精通琴棋书画,嫁与杭州富家子冯子虚为妾。大妇对小青百般虐待。冯子虚的姑母杨夫人同情小青,于是劝说大妇把小青送到孤山别墅居住,大妇不许子虚去探望。小青寂寞凄凉,一日读《牡丹亭》,深为感伤,特地请来画师为自己画像,自我祭奠后一恸而亡,小青死后亡魂被道士度脱。吴炳的传奇《疗妒羹》写才女乔小青被卖与褚大郎为妾,受到大妇苗氏的虐待,进门后即被拘锁于后园内,后又被赶往城外幽禁,并拟将她毒死。小青感伤自己悲惨的身世,一病而亡。死前模仿《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欲画小像留为纪念。后小青为侠士所救,其才貌为吏部员外杨器所倾慕。杨中年无子,夫人颜氏颇贤惠。在颜氏的撮合下,小青嫁与杨器为妾,一年后,颜氏与小青各生一子。朱京藩的传奇《风流院》写才貌双全的杨小青被商人冯致虚纳为妾,大妇张氏十分悍妒,每日蹂躏小青。冯的姑母杨夫人同情小青,便说服张氏让小青独自住在孤山。落第书生舒洁郎偶然拾到小青的诗,把小青引为知己。小青病重而亡,舒请求南山老人施展奇术,使他和小青相会。小青死后被送到风流院人籍,院主正是汤显祖。舒在院主汤显祖、院仙柳梦梅、杜丽娘及南山老人的帮助下经过一番周折,舒洁郎终于得以与小青结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