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明清之际小说经典化的文化空间(1)(5)

2017-08-07 06:37
导读:这些从传统士人中分化出来的在野知识分子,或弃官不为,或不应科举、绝意仕进,反抗着生员出身的士大夫官僚统治;他们所创造的文化,明显接近一般民众的

这些从传统士人中分化出来的在野知识分子,或弃官不为,或不应科举、绝意仕进,反抗着生员出身的士大夫官僚统治;他们所创造的文化,明显接近一般民众的思想意识。与鄙薄“经史”之类“雅”文化的态度相反,他们极其欣赏曾被视为“惑人心,坏风俗,乱学术”的小说、戏曲等。对于小说价值的认识,冯梦龙的看法有相当的代表性:“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令说书人当场描写,可喜可谔,可悲可泣,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盄,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43]正是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小说“君子不为”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正德、嘉靖朝时,肯定小说者人数并不太多;到天启、崇祯朝时,肯定与赞赏小说则已是较为普遍的舆论。有人统计,明中后期文言小说有二百余部作品,在165名作者中,有进士76人(含状元2人)、举人19人,即举人以上功名者占58%;已查明官职的有97人(其中尚书7人,侍郎8人),占59%。与通俗小说有关的66名作者中,则有进士40人,举人6人,即举人以上功名者占70%,有官职者50人,占76%。[44]小说创作之所以能够绽开出鲜艳的花朵,是文人士大夫精心参与和培育的结果。
文人士大夫的积极参与,不仅极大地扩展了小说的读者,而且引发了明代中后期的“水浒”热潮。正、嘉年间,文征明已喜听人说《水浒》。李开先以《水浒》比《史记》,认为“《水浒传》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45]胡应麟对《水浒传》谈了当时的代表性见解:“今世人耽嗜《水浒传》,至缙绅文士,亦闻有好之者,第此书中间用意,非仓卒可窥,世但知其形容曲尽而已。至其排比一百八人,分量重轻,纤毫不爽,而中间抑扬映带,回护咏叹之工,真有超出语言之外者。”[46]胡氏以雅赏俗,看到了小说“超出语言之外”的“抑扬映带,回护咏叹之工”,他的欣赏方式将叙事艺术观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李贽称《水浒传》为“古今至文”,将它与《史记》、杜甫集、苏轼集并举,主张一切有识之士都要阅读[47];李贽还为《水浒传》作了详细的评点,以表现自己的击赏之情。袁宏道附和李贽,称《水浒传》为“畅心之书”,说它比《十三经》、《二十一史》还明白晓畅,甚至连《六经》与《史记》都相形见绌:“少年工谐谑,颇溺《滑稽传》。后来读《水浒传》,文字益奇变。读《六经》非至文,马迁失组练。”[48]汪道昆、张凤翼、钟惺等人,都相继为《水浒传》作过序。继李贽之后,金圣叹的评点更是高度充分肯定了小说的地位,他在《水浒传·序三》声称:“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金圣叹还在理论观念和评价标准方面,把通俗叙事艺术上升到了与《庄子》、《史记》等最高水准的经典艺术作品的水平。李贽、金圣叹等人都是当时思想界、文学界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在他们的引导之下,《水浒传》的读者人数日益扩大:“其书上自士大夫,下至厮养隶卒,通都大邑,穷乡小邑,罔不目览耳听,口诵舌翻,与纸牌同行。”[49]据胡应麟载,“一巨公案无他书,仅左置《南华经》,右置《水浒传》”[50]。《水浒传》的社会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明代中后期出现“水浒”热的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水浒传》具有惊人的艺术魅力。《水浒传》的源头为宋人说话四家中的“小说”,其语言风格基本上是纯粹的白话,描写艺术高超,结构上秩序井然,浑然一体。其次,《水浒传》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情节、人物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反思社会的工具,勾勒出了使读者和批评家产生共识的、有关社会现实的某些方面。换言之,人们从中可以得到某些启发,尤其是那些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往往能够从中发现某种当代所需要的东西,而与作品发生共鸣。如汪道昆(天都外臣)就指出,《水浒传》在叙事之外,反映的生活广阔丰富,人物描写生动细腻,特别是小说揭示了是非颠倒、愚智倒置的社会现实。[51]张凤翼《水浒传序》云:“论宋道,至徽宗,无足观矣。当时南衙北司,非京即贯,非俅即勉,……盗莫大于斯矣。宋江辈逋逃于城旦,渊薮于山泽,……建旗鼓而攻之,……斯人也,果为寇者也,御寇者也?”[52]李贽《忠义水浒传序》亦云:“今夫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理也,若以小贤役人,而大贤役于人,其肯甘心服役而不耻乎?其势必至驱天下大贤而尽归纳之水浒矣。”[53]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在为被压抑的人才的反抗作辩护,为是非贤愚的颠倒鸣不平。此外,人们还从《水浒传》中感受到真性情的人,他们毫不讳言自己的物质欲望,无机心,敢怒敢笑,任天而行,不计较个人得失,济困扶危等等。这些都是人们与《水浒传》的会心之处。明清之际,不仅在民众中出现了学习水浒英雄的起义者,在士大夫之中也出现一批标榜任性而行并以儒侠自命的人物,如何心隐、李贽、汤显祖等。僧人中也出现“侠僧”,如真可等,他们都无疑受到了“水浒”热潮的影响。至于那些歌颂豪侠人物、草莽英雄的小说(如《禅真逸史》、《禅真后史》、《后水浒传》等)、戏曲(如《宝剑记》、《义侠记》、《偷甲记》、《红拂记》、《窃符记》、《红线》、《紫钗记》、《玉合记》、《昆仑奴》等)更是受到了《水浒传》的刺激和启发。
上一篇:转义修辞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