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三支两军”兴起的原因化毕业论文
2017-08-15 05:15
导读:文化论文论文,试析“三支两军”兴起的原因化毕业论文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提要】“3支两军”兴起的现实原因是为稳定“文化大革
【内容提要】“3支两军”兴起的现实原因是为稳定“文化大革命”混乱的政治和社会局面,保证“文化大革命”继续进行;解放军能够承担“3支两军”的使命,是由它所具有的“3大任务”职能形态决定的;“文化大革命”前解放军就是全国“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榜样,这种榜样的作用切合了“文化大革命”是1场“思想革命”的需要。从这些因素出发,本文力图对“3支两军”的功过是非作客观的评价。
【摘 要 题】共和国史研究
【关 键 词】“3支两军”/“文化大革命”/原因/解放军
【正 文】
1967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作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此正式、公开、全面地介入“文化大革命”。“3支两军”前后持续了近6年时间,有280多万解放军指战员参与其中,涉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历时之久、人数之多、任务之重、影响之大认识此问题,“3支两军”无疑是国史、党史、军史上的1件大事,值得史学界认真研究。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而论,大多集中在对背景描述、过程梳理、效用评价上,而对它兴起的原因则涉及不多。本文拟从现实、历史和思想渊源3方面对此作1探讨。
1、现实原因:稳定混乱局面,保证“文化大革命”继续进行
从现实原因看,“3支两军”是在“文化大革命”过程中,运动逐步升级、动乱逐步加重、军队却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产物。
1966年5月,发动“文化革命”的纲领性文献《5·16通知》,试图以“文化领域”的思想批判为突破口,夺取党、政、军和文化领域里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手中掌握的权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注:《人民日报》1966年5月17日。)。随后,全国各部门开始按照《通知》精神部署本部门的“文化革命”工作。5月25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关于执行中央5月16日通知的通知》,明确规定:全军各级党委对运动要加强领导,在连队和1般机关干部中,着重进行正面教育,并规定“要点名批判”的人,由各大单位党委批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5·16通知》发表后,“文化大革命”主要是通过在报刊发表政治批判文章,采取组织措施撤销少数人的领导职务等方式而展开的。对此,毛泽东并不满意,因为这些方式不足以引起人们对“文化大革命”的高度重视,所以当他看到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时,认为找到了1种开展运动的新方式,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大字报的内容。随即,以大中学校“革命师生”为主力军,以各种“学术权威”和各类“牛鬼蛇神”为“革命”对象,以大字报、大批判、游行示威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风靡全国。面对形势的变化,6月14日,中央军委向全国县团级以上单位发出《关于部队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几项措施的请示报告》,明确规定军队1律不准上街游行,1般不参加地方的批判大会;“文化大革命”主要在宣传、文化等少数部门进行;在连队和师以下战斗部队中着重进行正面教育。21日,中央军委下发军队“文化大革命”“6条指示”,要求对各大院校的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并规定“整风彻底”的院校不开展“4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7月8日,总政治部要求军队“文化大革命”只限于23所高等技术学校中进行。
8月1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党的8届101中全会。同日,他给清华附中红卫兵写信,赞颂他们“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8月8日,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把“文化大革命”界定为1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1个更深入、更广阔的新阶段;要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1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1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要“敢”字当头,放手发动群众;运动的重点是大中城市的文化教育单位和党政领导机关;“革命”的主力军是广大的工农兵、革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干部,特别是1大批本来不出名的,但现在已经成了勇敢的闯将革命青少年。在毛泽东的鼓舞下,千百万“红卫兵”走出校园,冲向社会,猛烈冲击“资产阶级的旧习俗”,冲击党政机关,揪斗干部、各界名人。8月下旬起,“红卫兵”运动开始形成“大串联”浪潮。8届101中全会后,中央军委常委会继续强调军队“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性,要求运动必须在党委领导下进行,不能随便揪斗、处分干部;“罢官”问题留到运动后期处理;未经批准,不能查阅军委和总部机关档案。9月3日,总政治部发出不准军队院校师生来京串联的3条指示。9月23日,军委常委会要求各大军区工作重点应立即转到抓好部队工作上来,保证部队正常秩序(注:参见《叶剑英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第568~569页。)。然而,10月5日,在林彪、江青1伙的干扰下,全军“文化大革命”小组不得不下发了《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要求取消“束缚群众运动的条条框框”,取消院校党委领导运动的规定,取消不与军校外的地方院校串联的规定。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10月9日至28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会后,8月5日毛泽东亲自写的名为《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向全党全国公布,全国兴起了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浪潮。12月,在林彪、江青等人的干预下,中共中央发出了有关工交系统和农村“文化大革命”的两个文件。“文化大革命”由此从大中城市的文教系统和党政机关向生产领域扩展。受此影响,军队院校的“造反派”们开始大规模的串联,冲击军委、总政等机关,甚至发生了冲击国防部大楼的恶性事件,军队战备受到严重干扰,军队内部稳定的形势急转直下。但是,军委和总部的大多数领导依然坚持把混乱控制在1定的范围内。11月13日、29日,贺龙、陈毅、徐向前、叶剑英等人在两次军队院校师生和文化单位来京人员的10万人大会上,义正辞严而又苦口婆心地告诫、劝说与会者分清是非敌我、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去,使不少军队院校师生受到了教育。
1966年底,毛泽东感到仅靠“红卫兵”的活动无法达到“文化大革命”预期的目标。因此,他把目光转向工人阶级,11月发生在上海的“安亭事件”引起他的极大关注。1967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的元旦社论1方面提出1967年“将是全国全面展开阶级斗争”,即“全面夺权”的1年;另1方面强调,“文化大革命”也会按照“从学生运动开始,发展为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发展为革命的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运动相结合”的规律发展(注:《人民日报》1967年1月1日。)。于是,继“红卫兵”之后,工人“造反派”成为“文化大革命”政治舞台上的主角。1月4日至6日,上海市工人造反组织经过3天行动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大权,毛泽东对这1行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受此鼓舞,“夺权”活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进入“全面夺权”阶段,在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下,军队内的“文化大革命”兴起高潮,1半军区、若干军队院校在搞运动,3总部、海空军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形势10分危及。经过中央军委领导人的力争,在周恩来的支持下,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不得把斗争锋芒指向军队的通知》。18日,军委又制定了《关于各军区开展文化大革命步骤问题的决定》,强调军队担负的重任,以及保持军队稳定的重要意义,军队开展“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性,等等。22日,毛泽东在接见参加军委碰头会的高级领导时,获悉军队受到运动冲击的情形后,强调军队要抓紧战备,要稳定,要团结。28日,中央军委向全军颁布“8条命令”,要求全军指战员不得擅离职守;不得随便抓人、抄家、封门、体罚和变相体罚;外出串联人员应迅速回本地区、本单位;不得冲击军事机关;不得冲击和串联军内战备和保密系统;军以下单位坚持正面教育的方针;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严格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注:《“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第262页。)。为贯彻“8条命令”,军委于2月初又制定了《关于军以上领导机关文化大革命的几项规定》等“7项规定”,逐步消除了1些军区的混乱迹象,保证了部队的正常秩序。
$False$
1966年10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之后,随着“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升级和范围的扩大,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受到了越来越凶猛的冲击,领导干部被批斗,机关工作普遍陷入瘫痪、半瘫痪状态,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组织生活都陷于停顿状态。此时,在国家权力机关系统惟有军队还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在逐步升级和扩大的动乱中,军队开始担负起维持社会稳定的重任。196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红卫兵”运动的混乱状况就发出了《关于对大中学校革命师生进行短期军政训练的通知》,开始对大中院校师生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1967年1月11日开始,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发出《关于保护银行的通知》、《关于保护粮食、物资仓库和监狱等问题的决定》、《关于广播电台问题的补充指示》、《关于民用航空系统由军队接管的命令》、《对需要实行军事管制的厂矿的布告》,开始对全国部分单位实行军管。2月至3月,中央军委向全军连续发出《关于军队大力支援地方抓好春耕生产的指示》、《关于军队院校、文艺团体、体工大队等支左支农、工业问题的通知》,3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给全国厂矿企业革命职工、革命干部的信》,明确提出军队在工农业生产中担负的任务。196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作出的《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宣告“军队不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的阶段结束,“以后,凡有真正革命派要找军队支持、援助,都应当满足他们的要求”(注:《“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上),第258页。)。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967年1月兴起的“夺权”风潮并没有如毛泽东所预料的那样——工人及其他造反组织会朝着“大联合”的方向发展,恰恰相反,整个国家很快陷入了“全面内战”的混乱、破坏、倒退之中。“那个时候,党政都不行了,只有解放军出来,担负这个任务。”(注: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475页。) 于是,3月19日,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作出了《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此正式、公开、全面地介入“文化大革命”。
从上述“文化大革命”逐步升级、扩大的趋势,以及在这种趋势中军队从极力维持稳定到出现混乱状况,再到恢复稳定状态的过程看,正是由于毛泽东及军委的大多数领导人深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有靠“枪杆子”才能维护、巩固政权的革命和政治真谛,才给予林彪、江青1伙乱军篡权篡党的阴谋以坚决的抵制,保证了军队的相对稳定。也正是有了军队的相对稳定,才使得毛泽东在全国局面处于危机关头有1个可以凭借的坚强力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中央军委名义作出的“3支两军”决定,并不意味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发生方向性转变,而是为了保证“文化大革命”在既定方向下有1个能够完成任务的环境,这个环境只能通过军队的帮助才能创造出来。因为,从总体上说,毛泽东在当时对“全面夺权”这1“革命大方向”是持肯定和支持态度的,认为混乱局面是暂时的、难以避免的。此外,军队对地方“文化大革命”由“不介入”,到“部分介入”,到“全面介入”,也不意味着军队由此成为“文化大革命”的主力,从当时“全面介入”的初衷,到“3支两军”实施的过程,以及最后撤出看,它始终只是处在配角、辅助位置上,真正的主力还是“革命群众”。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历史渊源:人民军队“3大任务”的自然延续
从历史渊源看,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够承担起“3支两军”的重任,是由它的阶级属性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建军宗旨、建军原则,特别是它的职能形态决定的。
建军初期,毛泽东就强调中国工农红军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它的宗旨是求得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彻底解放,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因此,“中国的红军是1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不仅是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6页。)。此外,当时红军在给养上没有任何外来的援助,只能靠自己设法筹措军费。所以在军队初创和土地革命时期,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便成了红军“3位1体”的任务。抗战期间,尽管8路军、新4军的编制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依然保持着红军时代的阶级性质、建军宗旨和“党指挥枪”的原则,所以它们“3位1体”的职能并没有改变,稍有不同的是在“筹款”的具体方式方面,在边区政府的税收遇到困难的时候,为减轻人民负担,党号召军队开展了以自给为目的的大生产运动。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军队“3位1体”的职能形态表述得更为明确,即“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在国内没有消灭阶级和世界上存在着帝国主义制度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军队还是1个战斗队。”“人民解放军又是1个工作队”,而且“随着战斗的逐步减少,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26页。),它面临着接管大中城市、恢复生产,发动新解放区农民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等艰巨的任务。此外,《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队在和平时期,在不妨碍军事任务的条件下,应有计划地参加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帮助国家的建设工作。”(注:《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6~7页。)“人民解放军不仅是1支国防军,而且是1支生产军”(注:《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第67页。)。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之前,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1直履行着“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的职责。在“战斗队”方面,解放军完成了军管新解放的城市、清剿国民党残余力量、抗美援朝、镇压局部地区军事叛乱等任务。在“工作队”方面,解放军在各项政治和社会活动中,都积极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以自己模范形象推进了党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生产队”方面,1950年6月到1952年4月,解放军有60余万人转为工程部队、屯垦部队,参加农业、工业、交通、
水利工程的建设。“15”期间,军队抽调了35个建制师参加了国家694个大中型项目的建设(注: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710年》,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397页。)。
综上所述,在“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人民解放军始终保持着建军初期的性质、宗旨、原则,保持着“3位1体”的功能定位。也正是因为人民军队的这1特色和传统,所以在1967年初国内政局出现严重危机的时刻,在党政权力、权威体系运转失灵的情况下,毛泽东必然会动用集多种功能于1身的人民军队来稳定政局,以保证社会的基本稳定和经济活动的基本运转。从“3支两军”的执行情况看,也集中反映了人民解放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