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代化与三元结构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国(5)

2013-10-17 01:15
导读:生活,一家人朝不保夕,也就谈不上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水平了。另外,随着城乡差别的加大,农民的地位越来越低下,促使乡村中最有能力、有的人都
生活,一家人朝不保夕,也就谈不上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水平了。另外,随着城乡差别的加大,农民的地位越来越低下,促使乡村中最有能力、有的人都流向城市,而本来最有可能首先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就是这些人。可以说,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结果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扩大,传统乡村精英城居化,人才资金流向城市,的整体素质下降了,这也影响到新技术的需求。

四、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化所引起的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来自不同的方面,这些需求对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由危机而引起的国家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促成了制度上的创新,使中国建立起专门的农业、科研机构。但是这种需求是纯理性的,建立在这种需求之上的现代农业教育、科研机构,与当时中国乡村的农业生产实际有很大的距离,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有限。现代业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既有理性成分,又有现实利益的成分,因此与农业生产实际联系较密切,对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切实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其局限性在于同需求联系过于紧密,容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而且其对新技术的支持仅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因此近代中国源自工商业需求的农业技术创新不能持久,也不全面。农业生产者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分两类,来自农业企业家的需求和来自普通农民的需求。由于近代中国的农业企业发展并不顺利,数量有限,其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有限。而普通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则有待农业推广者去开发。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在农业技术创新的三元结构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不是三元结构中的某一环,而是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农业新技术供给者、需求者以及应用新技术的农产品价值的实现者之间,应该有一种共同利益为纽带。找到并建立这种纽带是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的关键。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 参 考 文 献 ]
 
[1]西里尔·E·布莱克. 比较现代化[M]. 杨豫,陈祖洲.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吴承明. 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3]金耀基. 从传统到现代[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龚胜生. 清代两湖农业[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室. 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6]沈祖炜. 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和发展[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7]李文治.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8]章有义.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9]中国农业博物馆. 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10]原颂周. 我国稻麦改良的问题[J]. 新报,1925年11月16日。
[11]费孝通. 江村——中国农民的生活[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12]顾贞祥. 金大农民服务社参观记[J]. 农林新报,1927年4月21日。
[13]李伯重. 江南的早期化[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4]唐希贤. 农友辅助推广小麦之实例[J]. 农林新报,1928年5月11日。
 
上一篇:论清末农业政策的近代化趋向 下一篇: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