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农业起源研究理论综述
2013-10-16 01:17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西方农业起源研究理论综述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一、西方起源研究主要范例的变化 &n
一、西方起源研究主要范例的变化
农业起源作为
人类学、学、
生物学及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课题,已有150多年的,并且在20世纪,成为了考古学研究的最主要的课题之一。该问题研究范例由于受各自时期的人文科学、考古学的研究范例的影响,分别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存在几次大的转变:20世纪初之前的进行理论影响下,主要研究农业在进化的文化阶段上所处的位置及其对人类组织与政府的影响;20世纪初到60年代主要在模式下研究农业起源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文化
生态学等理论下不仅研究农业起源的过程,并且着重讨论起源的动力机制问题。在每种范例之下,不同的学者又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假说。
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19世纪是进化论流行的时期,并且在人类的历史上最早的人是狩猎者这种观点已被广泛地接受,因此这一时期主要讨论的不是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转变机制是什么、在何种情况下这种适应性转变受到影响等问题,而是动、植物驯化哪一种最早出现、它们在进行的文化阶段上所处的位置及各自的影响问题。⑴当时的许多学者认为动物驯养和游牧业先于植物栽培。摩尔根即在其《古代社会》中指出,东半球的畜牧业早于农耕业,农业种植更多地是源于驯养动物的需要而不是人的需要。⑵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狩猎、放牧、农业三阶段说是不可信的,它们指出有许多原始人群从事农业但不养家畜,因此许多学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我们可以说农业的状态不一定是从放牧中来、是放牧的一种延续,前者比后者表现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文明。”⑶这一时期还有一种重要的观点是认为放牧业不是一种独立的类型,游牧者与农耕者共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农业如何起源的具体问题,虽则较少有人关注,但Alphonse de Candolle⑷、H.Ling Roth两人对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进行了开创性的:合适的气候、土壤与植物物种,合适的居住模式,经济上的需求等。这些条件几乎涵盖了以后农业起源研究的所有的方面,此后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差不多都是以此为基础,对各个方面进行了细化和不同侧重,因此这两个人的所做的工作,是农业起源研究的一座里程碑,奠定了以后农业起源研究的基本的方向。但他们的局限也是很明显的:一是没有得到考古的帮助;二是仅注意到了人类对植物食物的需要而忽略了文化的方面。
2.20世纪初到60年代
19世纪伴随着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西方学术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人地关系的研究上,虽然在19世纪下半叶与20世纪上半叶,许多人走上了环境决定论的极端,但是对于多者来说,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在19世纪末,更新世的存在已经确信无疑,因此地理上的一些变化经常归因于不同的气候状况。这一时期的农业起源研究,更多地归因于环境与气候变化的结果。主要的观点是:距今13000年以来,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使巨兽消失,被大量的小型动物所取代,使人类的谋生方式更为多样化,人们的谋生努力从动物渐渐转向了植物;同时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化,人类与植物群集中在一更小的地区内,接触更加密切,不仅积累了种植的知识,而且还对它们的生产进行了强化,在起初全由采集获得的种子植物中,经过驯化的植物比例缓慢增加,最后农业出现了。同时考古学家也开始介入农业起源的研究,但他们最初更多的工作是找寻最早的驯化植物而不是弄清农业开始的这一进程,往往仅仅根据一粒植物种子、一个豆荚而就宣称进入了农业时代。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此时期以柴尔德为代表的绿洲理论最有名。柴尔德用新石器时代革命来描述食物生产的起源,而农业起源的发生是因为气候危机影响导致干旱的亚热带地区成了最早出现农业的地区。随着wurm冰期的后退,北非、阿拉伯地区的夏季降雨迁至欧洲地区,干旱带来了间杂有绿洲的沙漠,人与动物聚集在绿洲中,这种共生导致了驯化的发生,然后这些动物的驯化者可能是最早的植物栽培者。他认为植物栽培最早出现于尼罗河沿岸,这里定期的河水泛滥使土地肥沃,而干旱的天气进一步恶化使游牧者更加集中于有水源的村落。⑸
Armold J.Toynbee在他的“挑战与回应”模式中将这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人均是能应对更新世末期的干旱挑战而进入农业社会的。其中有一些狩猎采集人群因无法改变他们的习惯或生活方式而灭绝了;一些人通过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用改变其习惯成为了牧人;另外一些人对干旱环境的回应是改变其生活方式与习惯,只有这最后一种情况下的人才能进入农业社会。⑹
为了印证这一理论,考古学家Braidwood率领一支
植物学家、
动物学家、学家及考古学家所组成的考察队,对西南亚地区的肥沃新月形地带进行了深入的。发现这一地区在最近10000多年以来气候并没有发生过较大的波动。同时他还提出,地球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类似于更新世之末那样的环境变化,然而它们并没有导致食物生产的产生。这些是与绿洲理论相矛盾的。因此他提出了自己的模式——核心区域理论,“我认为,没有必要用外部原因把这个问题复杂化。食物生产革命的发生似乎是人类社会不断增强的文化的多样化和专门化的累积的结果。在大约公元前8000年前,肥沃新月形地区周围的山地居民对他们周围环境的认识,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致于使他们开始栽培以前一直是采集的植物,驯养以前一直是猎食的动物。……通过文化,新的生活方式从这些核心地区,扩散到了世界其他地区。”⑺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这是一种生物进化式的观点,在这种观点中,影响事物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乃根植于人类的本性中,对于驯化的起源来说,这此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人类不断提高的经验和感受。这样,更早阶段的间冰期没有出现相应的文化变化,乃是因为当时的文化尚未做好相应的准备。但是Binford认为他的这种解释根本不能算是解释:“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宿命论——无论是说某种内在的力量左右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还是说人类的先天品质决定了文化的进化,都不能算是一种解释。从文化进化过程中观察到的趋向需要有具体的解释,而用人类的先天品质作为这些趋向的原因并不是解释。”⑻
3.20世纪60年代至今
从60年代开始,新考古学在美国开始兴起,带来了考古学研究范例的重大转变。从这一时期开始,考古学家的兴趣不再只局限于考古学的两个传统的目标之上了:文化历史及对过去生活方式的重建,同时也对第三个目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化进程的研究。因此此时的农业起源研究不仅限于编年与描述,同时试图解释在何种条件下从狩猎采集向食物生产的适应变化将会发生,也即开始探讨农业起源的机制问题。
在此之前的农业起源的发现与发明模式,是建立在两个最基本的前提之上的:一是农业明显要比狩猎采集先进;二是知识的缺乏是造成狩猎采集者不能成为农夫的最主要的原因。⑼因此农业一旦发现以后,将不可避免地詖采纳,因为它具有明显的上的特性。
但是美国的考古学家从
民族学的资料中发现狩猎采集人群食物丰富,与农耕者相比,他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营养状况更好、身体更加健康、寿命更长。今日的狩猎采集者的食物压力比农耕社会要小,在许多的狩猎采集社会中,已经掌握了种子一植物关系的知识。在澳大利亚的西海岸的土著中,采集一种山。并将头切开重新埋人土中以便下次来挖掘,这里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可狩猎,远远超出他们的需要。⑽并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许多学者认识到了食物生产并不是一种最佳的生存方式,而是一种劳动的强化。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这样农业起源研究从发明发现模式下的过程描述进入了因果(causal)模式下的起源动力机制研究,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影响至今的学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