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年龄结构开始步入老龄化阶段。法国、瑞典、英国、爱尔兰、德国、美国、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苏联、日本先后步入老年型。啤龄结构的变化,增加了对养老制度的需求。英国在二战之后经历了养老金支出急剧增长的时期。从1960年到1981年。养老金花费增长的大约25%可以用老年人口增长来解释。
战争需要政府对的大规模干预。战后需要政府对经济建设给予组织协调,加之凯恩斯主义盛行,使得国家干预的社会思潮被人们接受,为养老保险制度的扩张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
3.20世纪70年代经济增长放缓和人口老龄化促使养老保险制度变革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同样是经济和人口因素,只是这两个因素同时转向不利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轨迹上,这给维持庞大的养老保险制度带来极大的困难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状况造成严重冲击。失业、提前退休等问题突显出来,能够为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供款的劳动力缩减了。要维持高水平的养老保险制度.变得相对昂贵。养老保险制度面临入不敷出的财务危机。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不利于高保障水平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维持。OECD国家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1975年平均为10.9%,2000年为14.1%.预计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1%,2050年达到24.6%。人口的迅速老化,意味着大量劳动力因年老而退出劳动力。养老保险制度要为其提供巨额养老金给付,而同期适龄劳动力的供给却呈下降趋势,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显然不会大幅增加。养老保险基金因而有收不抵支的风险。
与此同时,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主张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理念逐渐成为主导当代西方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理念。养老保险制度理念的变化推动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程。
综上所述,从家庭养老安排。到养老保险制度产生,再到当今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经济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是决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主要条件。
二、养老保障方式运行机制内在缺陷的调整完善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是导致养老保障方式变革的外部原因,该制度变革的内部原因在于,当外部环境变化后,运行机制中有某些环节变得不再适应而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原因。对这样的缺陷需要作相应调整。
1.家庭养老存在的缺陷
其次,家庭养老分散决策,依靠来保证其执行,无强制力。家庭养老的组织方式,是将养老问题分散到各个家庭,由其进行决策并予以实施,缺乏规模经济上的优势。由于每个家庭的知识存量并不一样.对于生命周期中的资源分配并不一定能够做到理性配置。一旦决策失误,对老年人影响将是难以扭转的。而且,只有道德来对家庭养老进行约束,当家庭内部出现矛盾、成员之员相互推诿而不愿意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时,老年人的养老权益可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再次,家庭养老无法应对人口流动性增加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流动性低且年龄结构稳定。是保证家庭养老方式正常运行的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发生改变时。家庭养老方式就会出现问题。正如前文已提到,人口流动性增加,将使扩展家庭向核心家庭发展。家庭承载的养老功能逐渐弱化。需要由养老之外的力量来共同分担养老的责任。人口老龄化,使工作的年轻一代人数量越来越少,而老年人口相对较多.结果是产出增长放缓,老年人赡养比提高,老年人的人均生活水平可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