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精神生活建设与发展不同步 据,认为农村文化生活丰富和比较丰富的农民只占调查者的2%和7%,而有81%的被调查者则一致认为目前农村文化生活不够丰富。这些数据集中反映了农村文化生活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矛盾。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是社会风气的优劣。调查组针对农村社会风气也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被调查者中,有55%的农民认为农村存在赌博现象;44%的人认为存在盗窃现象;53%的人反映邻里关系不和睦;27%的人认为村民用暴力解决纠纷;23%的人认为农村封建迷信思想盛行。这些调查数据都说明目前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普遍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影响农村社会和谐与发展的消极社会因素。
5.干群矛盾依然是农村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 长期以来,农村一直坚持体制的改革,加强和完善农村自治的基层政治管理体制,改善干群关系。如在农村基本建立了村干部直接选举制度和村务公开、民主自治制度等基层政治管理体制,从很大意义上改善了农村的干群关系。但目前一些农村由于干部工作作风问题引发的干群矛盾依然很突出。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的干群矛盾主要有三方面体现:一是农村基层选举制度未得到真正落实和实施。在所调查的农村,有30%左右村镇的村干部不是公开选举产生的,而是由上面指派或由上一届村干部指定的。二是农村基层选举过程不公开、不公正、不透明。被调查者中有44%的村民认为选举过程中有候选人用钱拉票事件,23%的村民认为有宗族势力控制选举结果的现象。三是村干部在履行职权的过程中,置群众利益于不顾,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在被调查者中,有58%的人认为关系村民利益的事情是由村干部说了算。由于干部作风差,致使干群关系紧张,于群冲突成为农村社会中的一个突出矛盾。
6.家庭与社会纠纷表现突出,纠纷解决方式存在两难选择 随着农村法制建设的进步,我国制定了大量促进农村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法规和政策。初步形成了农村纠纷化解机制。但随着我国当前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利益阶层重组、分化趋势加剧,在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中各阶层的利益冲突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进而产生了大量各种各样的纠纷,调查结果反映:
第一,农村普遍存在家庭与社会纠纷。调查发现,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家庭中存在着如赡养老人、婆媳不和等方面的纠纷,有30%的人认为诸如赌博成瘾、家庭暴力、孩子抚养、婚姻纠纷在农村也普遍存在。而家庭之外的社会纠纷表现也很突出,有63%的人认为农村存在邻里纠纷,40%的人指出农村存在于群纠纷。而提到拖欠引发的纠纷及征地纠纷的人也占被调查者的30%左右。
第二,农民在选择纠纷解决方式方面存在两难的闲境。在调查过程中,农民对哪种方式解决农村纠纷最公正这一问题的选择中,有4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法律解决纠纷,可见,以律解决农村纠纷是农民心中的期待。但面对哪种方式解决农村纠纷最省时间、花钱最少这样的问题,被调查的农民却有65%左右的人选择了协商私了和找村干部或德高望重的人调解,可见,调解方式又是农民解决纠纷的现实选择。
二、农村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
1.经济层面上:传统增收难,非农产业有待升级 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对收入的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因为农民增收难。增收难依然是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
农业发展受制约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农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弱势产业,我围当前农业生产的状况也不例外,面临着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收入稳定性差;二是土地的分散经营,使农业的生产率相对低下;三是人多地少的矛盾依然突出,有限的土地承载了过多的农村;四是农业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五是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等)的价格上涨较快,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在被调查者中有93%的人认为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较快;六是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受制约。调查显示,有78%左右的农民认为农产品的销售状况不好,农民因此从事传统农业的积极性普遍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