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由于新农保制度是在旧农保制度无法有效发挥保障农村居民老年生活的基础上建构的,所以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借鉴旧农保制度存在的缺陷,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旧农保制度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所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良性发展就要加强资金的投入和,坚持农村养老保险机制的多元化以及妥善的处理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和统筹,注意保持制度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
(一)加强养老保险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管理主要包括资金的筹集和资金的保值、增值。对于资金的筹集主要是拓宽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新农保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的是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负担的方式,因此针对个人资金的筹集就要加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对于集体,要引导比较发达的地区加大自己资金支持力度,而对于政府负担的部分资金,要加强制度对地方政府资金投入的约束性。在新农保制度的规定中,提出了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的一些原则性意见,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推进下,中央政府财政补贴资金到位应该不难,中西部地区,省级以下财政的补贴,如无刚性约束,在制度运行后能否补助到位,是否有财力继续补贴,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因此要监督地方政府保障资金及时到位。同时还需要引入各种社会资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持,坚持资金来源地多元化。如果不能建立起有效的资金筹集机制,我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是一句空话。在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后,就要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由于养老保险从资金的筹集到支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确保资金的稳定性即基金的保值增值以及管理过程中的非效率损失。比如可以加强养老保险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减少管理中的损耗。把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同级财政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建立公示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社会监督以及对资金有效。同时还要保证政策运行过程中的连续性,提高农村居民对制度稳定性的预期等。
(二)坚持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的多元化
(三)妥善处理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和统筹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某种原因存在着一定的破碎化状态,既有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时还存在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形式多样化,既不利于有效管理,也不利于统一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构。因此在新农保试点和继续推进的过程中,一定要未雨绸缪,给制度之间的衔接留有一定的空间。制度的衔接首先是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村注定将要成为城市市民,对于这一部分流动的群体要有一定的制度设计。如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因职业变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的,应转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终止农保关系等。同时由于农村社会群体社会分层的出现,一部分农村居民已经参加了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老年后有可能返回农村,因此要注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民工养老社会保险之间的制度衔接。其次是新老农保制度-Z.间的衔接,虽然说新农保制度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弥~blHgz保制度存在的缺陷,但是旧农保制度并没有完全消失。参加老农保的人员如何继续参加新农保,在制度设计时就要考虑老旧农保之间的衔接。再者要统筹农村社会内部的各种养老保险计划,如计划生育养老保险,农村集体退休金制度、农村低保制度等都具有一定的养老保障功能,要尽量避免同一群体重复获得各种养老保险资源的可能性,促进社会公平,减少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负担。
四、小结
新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差异性,可以为我们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避免旧农保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其良性发展的因素。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旧农保制度的不同主要集中在资金筹集方式、制度覆盖范围和保障资金的给付待遇三个方面,不过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资金筹集方式的不同,即资金来源的不同。由于资金来源是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资金来源不同体现了政府不同的保障责任。在新农保试点中,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承担了基础养老金的责任,资金来源的范围增大,政府在社会保障中责任增强。政府保障责任的增强又导致了新旧农保之间覆盖范围和给付待遇的不同。所以新型农保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同时加强养老保障资金管理和完善制度建构。作为旨在提高农村社会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能力的制度安排,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不应该是不断地变换制度模式,而应该是通过不断完善制度自身来更好地实现对劳动者老年生活的保障,坚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多元化和妥善处理新型农保与其他类型养老保障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最终实现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