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工程保险艰难前行的

2015-01-16 02:17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浅论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工程保险艰难前行的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工程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

  关键词:工程 消费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

    论文摘要:工程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手段,对完善工程建设市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工程保险的发展一直异常缓慢。本文从角度出发,分析了工程保险的四个参与主体和工程建设市场机制,以期找出其“症结”所在,促进工程保险的发展。

    工程项目建设从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到使用阶段,无不存在着风险,包括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自然风险、风险以及合作者风险等。这些风险错综复杂,往往会相伴发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工程保险作为一种直接的风险转移手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发挥着巨大作用。因为工程投保后,保险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会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密切关注工程建设的进程,重点防范可能发生事故赔偿的各个环节,从而可以有效地转移风险;同时增强工程参与方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控制工程质量,规范市场秩序。

  1工程保险的含义及特点

    工程保险是针对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造成的物质损失和依法应对第三者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提供保障的一种综合性保险。尽管工程保险属于财产险的范围,但却有着独特的特点二风险特殊性;保障综合性;被保险人广泛性;保险期限不确定性;保险金额大而变化性;承保技术复杂性;保险费率和条款个别性等。由于这些特殊性,再加上涉及到各种专业知识,给工程保险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各国政府和保险机构也提出了挑战。

  2工程保险市场的参与方

    一个比较成熟的工程保险市场除了有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外,还应有保险经纪、保险公估等中介机构,以及政府。各方在保险市场上起着不同的作用,从不同利益考虑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进而影响市场结果。

    保险公司了解项目标的的实际风险状况,并结合自身承保能力和再保险市场的支持程度来确定是否承保;按照国内和国际同类项目的保险价格,结合本公司同类项目以往的赔付情况进行报价。保险公司一方面力求操作简单易行,一方面尽量控制赔付案件的数量和赔付的额度,来追求比较优厚的保费收入。

    工程保险市场上的被保险人包括业主、主承包商、分包商、设备供应商、技术顾问、工程监理等,尽管他们各自利益不同,但都会出于成本考虑,比较重视保费支出,并在力求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追求较为优厚的保险条件,即希望以最小的成本支出来换取最大的效用。

    保险供需犹如天平之道,天平之上,硅码众多,其中,中介机构是越来越引人注目的一个,它的分量与偏倚,对稳定保险天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经纪公司、公估公司等中介机构拥有独立性,体现权威性,对项目风险进行充分了解后,做出客观不偏不倚的评估,避免由于责任不明确而产生的法律和经济上的麻烦,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

    政府在大型工程上的作用非常大,尤其在我国,政府几乎是大型工程的唯一发起人,也使政府拥有了双重身份—工程(往往是大型工程)的人、管理人和保险市场的监管者。另外,国外发达保险市场的经验也表明,工程保险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3我国工程保险艰难前行的原因分析

    尽管工程保险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2000年工程保险保额仅为同期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与发达工程项目投保率达90%以上的比例相差甚远;我国2001年建安工程及责任保险的总保额为4292亿元,仅占财产险保额的2.22% ; 2005年建安工程保险及责任保险保费收入仅占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1 .79%。造成我国工程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很多,笔者从工程保险的主要参与主体—被保险人和保险公司、政府和保险中介,以及工程保险的发展平台—工程市场等方面,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以期开出促进我国工程保险发展的“灵丹妙药”,达到“妙手回春”的效果。

    (1)被保险人—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是指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即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效用,或用同样的钱获得最大的效用。从消费者分析来看,工程保险是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影响消费者购买保险的因素主要有制度约束(比如强制保险和贷款的要求)、保险品种、保险成本、保障范围以及对保险的控制。理性的消费者必然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效用,倘若购买保险的成本比较高或者没有达到预期效用时,消费者自然会放弃购买行为。然而,若风险意识和投保意识薄弱的话,根本就无需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了。以下原因一同导致了我国工程保险的需求薄弱:

    第一、工程风险意识不强。旧体制导致部分业主认为,国家是最终的风险承担者,认为自己拥有一个比较大的风险转移底线。业主在招投标时更注重企业的资质以及工程方案,很少审查其风险承担能力。建设单位也更注重与业主的长期关系以及私人交往,还没有把工程保险放在突出的位置,存在有风险侥幸或认为会加大工程成本,得不偿失。同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项目风险与业主利益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很难激发业主的投保意识。

    另外,在我国的工程界、界以及有关部门,仍对工程保险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国内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对于贷款的工程项目,也没有必须投保的要求。

    第二、工程保险费用来源尚无着落。实行工程保险制度后,必定会增加工程成本。在我国目前的制度中,工程保险费没有计入成本,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建设下,只规定了大中型建设项目的不可预见费,而没有具体的工程保险费用计列办法;又由于国家没有强制工程必须投保,业主和承包商认为缴纳保费不必要,会增加眼下的成本,使竞标时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保险人的服务质量低。业主和承包商希望能以最小的成本支出换来最大的效用,即以最少的保费支出来获得最优厚的保险条件和保障。倘若业主和承包商认为购买保险所带来的效用并不高,至少没有比预期的高,或者感觉赔付不仅质量低而且不及时,进而认为买与不买的结果差不多,还不如自己安排好管理,采用自留风险、转包等方式来对付风险。另外,由于一些工程保险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我国保险公司还不能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条款和风险组司痊、

    第四、风险主体不明。我国许多基本建设仍由政府直接投资,工程投资体制改革缓慢,没有及时引入"FIDIC”合同,导致风险分担原则不明确,利益主体和风险主体不明确。试想风险主体不明,谈何工程保险

上一篇:浅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现状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