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下派村支书”的 方法 论意义
南平市“下派村支书”的做法是基于南平特定实际的特定实践,是特定 社会 历史 阶段的产物。但从实践方法论角度考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为现阶段欠发达地区 农村 迅速解决现实难题和加快 发展 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方法。欠发达地区农村之所以欠发达,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适应农村市场 经济 发展需要和 现代 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农村带头人严重缺乏。这也就是说,短期内在欠发达地区农村现有人才存量中是找不到出路的。因此,通过“下派村支书”,迅速加强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迅速解决高素质的农村带头人 问题 不失为一条现实的途径。作为一种必然趋势,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种种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农村经济市场化、 政治 民主化,亦即农村现代化也迟早要实现。但这里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自发实现,其结果是时间长,代价大;另一种是自觉推进,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积极进行党在农村工作机制的创新,迅速解决“三农”难题,推进农村快速发展,带领农民快速走上致富之路。南平市选择了后者,即在不违背市场经济 规律 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历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从而开创了“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为当前如何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如何实践“执政为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方法。在新世纪新阶段,农村党组织能否和如何继续保持先进性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开创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所在和根本保证,也是当前在农村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解决和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南平市推行村支书下派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在下派实践中,始终围绕保持先进性这一核心。一是在实践中始终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作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二是在实践中将从严治党全面贯彻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具体落实到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 教育 、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中;三是在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人心向背问题,把体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保持党在农村的先进性,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农村发展,其根本目的,归根到底在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执政为民”。包括“下派村支书”在内的整个下派实践,始终把握住了这一本质所在。
第三,为现阶段有效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问题,切实增强农村党组织活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方法。这里要说的不是“下派村支书”这件事,而主要是“下派村支书”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班长”,抓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经验方法。南平市“下派村支书”在抓下派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是:通过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凝聚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解决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来确证并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通过改进作风、密切党群联系来吸取和增强原动力;通过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充分发挥其作用来建立和增强示范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之不仅能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各种政治风浪时也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这是增强农村党组织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立足全村长远发展,抓好人才“双向”培养,从能人中培养干部、发展党员,从党员干部中培养能人,建立一支永不走的坚强的村级干部队伍,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后继有人。同时,必须把规范村民的行为与规范干部的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要求村民不做的,干部坚决不做;要求村民做到的,干部首先要做到。
第四,为全面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方法。选派村支书工作不仅有效地破解了当前南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难题,而且为全面构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长效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主要是:“下派村支书”实质上是把党对农村的领导力量前移,这有助于以“下派村支书”为纽带,整合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力量和社会资源;下派村支书工作以规范促落实,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机制;下派村支书工作以服务为根本,优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外部环境,健全了服务到位、措施配套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机制;下派村支书工作以创业出实绩,激活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内在活力,初步构建了充满激情、争创一流的赛马机制。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福建省社科联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