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传统培训方式面临尴尬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 教育 方式的 影响 ,虽然乡村干部的来源和知识水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民选村官培训仍然停留在采用满堂灌、以会代训等单一的方式上。施教者往往不顾接受者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分对象、不讲方法、不问结果地一味灌输书本上现成的政策和 理论 知识。总以为政策讲得越全越好,理论提得越玄越好,大一二三加小一二三的讲义越多越好,国内外 参考 资料越厚越好。全然忽视了培训的目的是将民主的方法教给农民,培训的对象是急需解实践之惑的农民民主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在推进基层民主工作的实践中,云南省民政厅从事基层政权工作的同志们迫切感到,必须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改革的重点是改革参与者的头脑。民选村官虽然是村民投票选出的,但当选者只是乡村民主的受益者,而并非天生的乡村民主的领导者。所以,第一步急需解决的,是要改变他们头脑中潜移默化的传统集权制和计划 经济 思考惯性思维。而解决认识惯性 问题 ,就必须遵循认识 规律 ,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或者说先从 学习 民主选举入手。民主选举不等于村民自治,但是,从选举到自治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长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较长过程。在乡村政治改革的初级阶段,村民自治的中心是民主选举,村民民主选举的中心是完善民主程序。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但对民选村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既然培训的目的是培养民主的参与者与推进者,培训的对象是实践的对象,那幺培训的“重点”、“入手”和“中心”对对象来讲,首要的就应该是学习操作,获得一种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去 分析 、处理和解决农村事务的工作能力。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云南省民政厅借鉴国外先进的成人培训方式,在2001年3月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58名村主任的培训中大胆创新,一改往日传统的培训方式,首次进行了互动式培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并立即引起了省内外乃至国外有关方面的注意。
令人耳目一新的“互动式”
所谓互动式培训,就是通过教员的引导和与学员共同分析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等互动式活动,为学员创造一个知识、经验共享的学习环境,使学员由被动听讲变成全过程的主动参与。互动式培训的主要程序有这样几点:
1.建立小组(旨在创造一个亲和、宽松、自由发表个人意见的民主氛围)
为使每一个学员都能主动地并有较多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先将学员分成30至40人不等的大组,即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班;再将各大组分为多个4人或6人的小组(也可分为多个2人或3人小组),并确定各自的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组时,可以将共性较多的人分为一组,也可以将差异突出的人分为一组,这应根据培训 内容 和培训不同阶段的需要灵活掌握。共性较多的人在一起便于概括和达成共识,而差异较大的人在一起则便于在观点上相互碰撞,以使讨论更加深入。各个小组成员又都以圆桌形式围拢在一起,自由而有机地分布在教室之中。
2.互相介绍、制定学习守则(旨在使学员了解共同议定的权威意义)
为给培训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和基础,使教员与学员及学员之间有个初步的了解,首先引导各组学员对各自的姓名、籍贯、习惯、爱好、工作 简历 及对培训班的期望等情况作个简要介绍。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教员有意识地引导学员共同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纪律,诸如“守时、关闭呼机手机、不抽烟”等,并由大组长整理成为全组的守则,大家通过后签上字,贴在教室门口共同遵守,以使培训能够在一个健康而有序的环境中开展。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蒋昆生 翟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