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从 理论 上言,合作社为民间自发产生的 经济 组织,设立的终极目的是 “ 以自助互助精神 ” ,谋社员共同之福利。它既不需要政府帮助,也不接受官方干涉,具有相当的自主性。而在民智未开的 中国 ,特别是在基层 社会 ,合作运动的进行,若不借用乡村之外的力量来推广,固然是不可能的。就当时情况来看,江浙两省合作社的组建与运作机制,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政府的合作指导制度;二是与政府基层行政体制变革相联系。
合作运动的进行,必须有切实之指导方能踏上正轨。故有人言: “ 合作社之指导制度,在中国合作事业 发展 之过程中,特别占重要位置 ” 。 [10](p.118)30 年代江浙两省的乡村合作运动也不例外。为训练合作专门人才,江浙两省先后开办了合作指导员养成所,并从各地招收学员,分期培训,然后再由省政府分派到各县,充任地方合作事业促进员。据粗略统计,至 1930 年 5 月,苏省肄业的学员有 64 人,一概由厅分别委用于各地的合作指导所工作。浙省的合作指导人员养成所前后举办了两次,计招收学员 80 人,毕业后留建设厅或派赴各县任用。 [11] 指导员的工作,在无合作组织的县内, “ 为提倡及劝导 ” ;在有合作组织之县内, “ 为指导、监督稽查及劝导 ”[12] 。更具体地说,政府派定的合作指导员,主要进行的是一些 “ 技术性 ” 活动,如指导农民如何填表可以借款,宣传合作社的好处,谋求合作社 “ 量 ” 的增进;相反,对于社员的构成、放款对象及合作社的社务管理却缺少真正的 “ 指导 ” ;而且指导员 “ 所受训练,自属粗浅,对于工作,恒未能胜任 ” 。即便如此,指导员的地域分配也极不均衡,往往形成 “ 人少事多 ” 之情形;同时政府拨发的活动经费拮据且无定期。 [12] 结果 自然 使合作运动成绩难期。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推进合作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将其与基层的行政体制变革相联系,即借用保甲制来促使合作社的组建。 1928 年后,南京政府为有效地推行国家政策,对县以下的基层行政体制进行了新的安排,其中主要实行的是保甲制,而且各地在编组保甲过程中,也努力将其与合作运动联为一起。对此,蒋介石多次指示说, “ 办理保甲,最好寓有经济意味于其间,同时提倡各种之合作社。 ”[13](p.1046) 而且他还致信陈果夫等人,要求其 “ 研究 如何利用地方农业 金融 机构及 农村 合作事业,以经济力量配合乡镇保甲制度组训农民之 方法 。 ”[14](p.155) 力倡保甲的闻均天也强调说: “ 保甲实行,民众组织之基础有托 …… 举办生产信用消费各种合作社,使乡村经济得以流畅,所谓施之以养也。 ”[15](p.434) 对于这一点,江浙两省党部亦持类似观点,并以之为行动指南。他们认为:保甲运动既是一种合于进化原则团结民众的初步方法,也是 “ 全民组织的唯一方法 ” ,凭此可 “ 举办生产信用消费各种合作社 ” ,训练民众经济的组织能力。 [16] 合作 “ 尤应与保甲制度取得联络,盖保甲制度为自治基础,究其意义,实与合作制度有依辅连锁之关系 ” 。 [17] 合作运动与保甲制的糅合,虽然可促使合作社数量的进增,但也由此加重了合作事业的 政治 色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4页: 2
论文出处(作者):赵泉民 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