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西藏农民半个世纪生活的定量分析(1)(3)

2015-05-13 01:41
导读:123 公斤, 用来酿制青稞酒的还未计入,面粉达 72 公斤,大米已成为普通消费品,人均一年要消费 11 公斤;茶叶增长到人均 4.25 块、酥油 9.16 公斤、菜油
123 公斤, 用来酿制青稞酒的还未计入,面粉达 72 公斤,大米已成为普通消费品,人均一年要消费 11 公斤;茶叶增长到人均 4.25 块、酥油 9.16 公斤、菜油 14.4 公斤;每家一年的肉食,除传统的整羊消费提高到近 5 只以外, 户均还要消费半头多牛,在春夏非屠宰季节,零购鲜牛羊肉以及猪肉和罐头食品也成为新的 时尚 ,此外每家一年还要消费一百多只鸡蛋。
    1995 年以来,扩大楼房和豪华装修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当年全村已有 23 家住上了楼房。这些藏式新房,石砌墙基,土石筑墙,木头作柱架梁,再铺橼木覆盖泥土,构造结实且冬暖夏凉。上层住人,下层做仓库、关牲畜,既美观又实用;住平房的人家则在外院另建牛圈马棚。卧室向阳面均建有落地玻璃窗户,采光极佳。部分富裕家庭房屋装修华丽,彩柱雕梁地板,墙壁刷以涂料或绘上图画,庭院整洁,花木茂盛。
              班觉伦布村住房和牲畜棚圈变化表

   
  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公社时期 民主改革以后 民主改革以前   
 住房面积 (柱)  398     138     90     57  
 牲畜棚圈 (柱)   81     19      7      7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问卷统计表明,民主改革前村民住房面积为 57 柱(注:柱:西藏传统的建筑面积计量单位, 1 柱约合 1520 平方米不等。本文按每柱 15 平方米的保守数据进行换算。),人均约合 4.885 平方米; 民主改革以后增加到 90 柱,约合人均 7.377 平方米;人民公社时期提高到 138 柱,人均达到 8.961 平方米;改革开放以后一跃上升到 398 柱,人均为 22.443 平方米。如今 朗生 们的住房,正赶超着昔日的领主庄园,形成新旧 社会 的强烈对比。在 1995 年前的两三年内,全村就有 20 家盖楼房,平均各家花费 2 万元人民币,还有 7 家搞室内装修,平均每家花费装修费 4 千元左右。同样,在民主改革前后,全村牲畜圈舍只有 7 柱面积, 人民公社时期小有 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牲畜圈舍已增长到 81 柱,其建筑质量也无法同日而语。此外,有 23 家居民还在内院支有夏季避暑纳凉的专用布帐逢,夏季全家大人小孩在此一边聊天,一边做手工活计,其乐融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经济 的发展,首先表现在生产力的进步上,且不说 科学 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农民生产中必备的生产工具的变化,就充分体现了这点,纵向比较班觉伦布村各个 历史 时期的生产工具,就可以看出其变化的轨迹。
             班觉伦布村生产工具比较表

   
  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公社时期 民主改革以后 民主改革以前   
 犁及犁架     45      1      12        5  
 耙        38      0      6        5  
 铁锹       135     66      28       12  
 锄        94     38      13       3  
 耙子       75     15      14       6  
 镐        65     15      12       5  
 筛        132     24      16       9  
 镰刀       181     76      38       16  
 斧头       36      4       3       2  
 皮毛绳      46      8      10       6  
 挤奶桶      39     17      10       5  
 纺车       39      5       5       5  
 织机       32      5       1       2  
 梳毛板      88     25      16       16  
 木工工具      7      1       0       0  
 裁缝工具      9      1       1       1

共7页: 3

论文出处(作者):徐 平
上一篇:论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兴衰问题(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