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创新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引导
于海滨 王伟
摘要:创新时代迫切需要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开发创新思维。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往往压抑、制约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突破现状,本人较系统地分析了创新思维的概念、基本特征与关键影响因素,并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深深感到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引导。
关键词:创新思维;传统教学模式; 理性和非理性思维;体育运动
1、 时代背景与教育环境对创新思维的要求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充分认识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1生产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标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1个高节奏、高科技、高风险、高竞争和高压力的别开生面的新世纪,新的知识不断增长,新的专业领域不断拓宽,教育的价值和功能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以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思维培养,是伟大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庄严使命,也是摆在每1位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严峻考验。
江泽民在1998年2月北大建校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1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99年6月在全国第3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又进1步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并强调“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但在我国,传统教育由于习惯于提供无可置疑、不可争议的现成结论,导致学生思维方法上的1元化、封闭式与聚合态。传统教育的职能就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习惯于使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并10分重视学生的记忆力,把学生的大脑当做仓库,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学生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知道的事实越多,知识收集的越多,则越有学问。学生的脑子成了储存事实的仓库,教师总是鼓励学生把前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尽可能多地储存进大脑,并通过现成的方法反复做习题而熟悉教科书上的内容。体育教学也同样如此,只注重技术的传授。这种教学宗旨,不重视个性的发展和培养,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考试考的是死知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走过来的学生,不可能具备良好的判断力、表现力、创造力,更不可能具备打破旧观念、旧原理而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
2、创新思维的概念与关键因素
创新思维是1种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新境界的意识活动。它不模仿既有方法、重复已有结论,而是在原有的结论和方法上做出了新开拓、解决了新问题,其结果是实现了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种增值成果是以新知识增加了知识的积累,或是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对已有知识进行了新的分解和组合,实现了知识的新功能,或是通过杂交和移植创造了新的物种或文化的融合等等。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在创新活动中的1种综合性体现,是大脑左右半球各种思维的辩证统1。
创新思维本身就是理性和非理性思维的辩证统1体,在人的意识领域理性和非理性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知、情、意这3大类意识要素中,“知”包括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能力,属于人的理性因素;而“情”和“意”即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等,则不以理性思维为特征,在人的主体结构中属于非理智、非认知的方面,因而被称为“非理性”的因素。同时,人们还时常把人的认识过程中不能被逻辑思维的概念所包含的主体心理形式,如幻想、想像、猜测、顿悟、直觉、灵感等等,也包含在人的“非理性”因素中。
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对创新思维做过生动的描述。他指出创新思维第1阶段运用的是右脑机制(非理性思维)而并非左脑机制(理性思维),此时书面或口头的词语似乎不起作用,而由1些符号和清晰程度不同的表象充当思维元素,这些元素是视觉型的或动觉型的,通过右脑的活动将这些元素进行“自由的”再生、组合和联想,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创新思维的第2阶段在第1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它主要靠左脑的语言、逻辑活动来完成。当第1阶段的联想活动充分建立并能够随意再生出来的时候,当发现以这种组织把握复杂表象的方式有可能解决问题之后,这时左脑才“费劲地”找出惯用的词语或符号用逻辑语言的形式达到表达概念的愿望。
3、体育运动中的创新思维
体育运动对人的创新思维的开发和训练有积极作用。在对抗性较强的运动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运动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许多机会稍纵即逝,参加者更多是凭直觉选择战术对策和采用战术行动。例如:在羽毛球比赛中,参加的双方为了接好对手击过来的各种球,并要对自己回球的角度、线路、落点等做出决断并付之行动,许多信息根本无法用语言来思考,完全依靠直觉的驱使达到目的。在体育运动的竞争性活动中,为了某1目标的实现,如射门、投篮、得分等,体育运动参加者必须根据运动场上现实的情况作出判断,选择有利于争取胜利的最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而可供选择的策略和方法往往会想出很多,采用哪1种最合适,此时的思维过程就是发展思维的过程。例如:在乒乓球对打过程中,为了发现对方的短处,寻找克敌致胜的方法,双方会尝试采用多种战术打法,如打对方中路,若不奏效,则拉其正手,还不管用,再压其反手或放短球等,直至找到对方弱点,发挥本方特长。这种为争取比赛胜利而进行的战术思维活动,具有灵活多样、快速敏捷、思路独特的性质,明显地表现出了创新思维应具有的特点。另外,在围棋的行棋中,尤其是下快棋时,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围棋的无穷变化,下棋者的许多走法,往往凭直觉决断。在围棋高手论棋时,我们常常听到“感觉下这里好”、“感觉下那里好”的评点,然后才分析棋理。
体育运动丰富的内涵和特性在发挥和培养人的创新思维方面有重要作用。许多体育项目及其内容的产生、创新和发展,如:从原始人投击野兽所用的木棍,发展到后来标枪的出现;从跳跃这1最基本的身体活动形式,发展成后来的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跳高等等,无不体现着人类创新思维在推动体育运动发展和丰富体育运动项目方面发挥的作用。任何1种运动技术、运动战术的出现和创新,以及众多的动作组合创编、大型体育表演和造型的设计和形成,处处都在激发人创新思维的发挥和表现。在体育运动的竞赛、教学和训练中,各种战术策略的构想、战术行动的实施,以及对技术、战术的学习和运用,都包含创新的因素。
4、结语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高度重视学生在思维训练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权,鼓励他自觉选择、有所突破,尤其是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必须具备的独特的优异品质,诸如对各类思维定势的怀疑和批判,追求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多种思维形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这样,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实际上是为学生终身体育和自我教育提供1把释惑解难的精神钥匙。
参考文献:
[1] 萧静宁.论人脑潜力的开发[M].人民出版社,2004.
[2] 刘奎林.灵感—创新的非逻辑思维艺术[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 朱 辉. 试析体育对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
[4] 朱 辉. 试析体育对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
[5] 孙莉颖. 论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思辨艺术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