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引言
“农家乐”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它有着丰富的含义,是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的“农家乐”最早发源于四川郫县友爱乡的“农科村”[1]。随着“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发展,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对“农家乐”概念提法较多,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曹瑞琴[2]认为“农家乐”以农业、农村、农事为载体,利用农、林、牧、渔业等的资源优势,突出和保持原滋原味的农家风味,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的乐趣。田喜洲[3]认为“农家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家乐”来源于广义农业的概念,还包括“林家乐”“渔家乐”等形式。狭义的“农家乐”即我们平时所指的“农家乐”。他从购买者、经营者两个角度论述了“农家乐”是通过利用田园风光吸引购买者前来乡村生活的过程。笔者认为,“农家乐”发生在农村、郊区等远离城市地区,投资者(当地居民或非当地居民)以当地自然景观、传统文化、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发挥优势,吸引游客并向游客提供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4],如图1 示意了“农家乐”休闲旅游的产生和含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农家乐”休闲旅游得到蓬勃发展。
“农家乐”的发展具有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等经济效益,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是顺应城乡消费新趋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村新型产业[5]。同时,“农家乐”发展不可避免带来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如“农家乐”发展中产生的水质污染、卫生问题、土壤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家乐”发展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平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1 “农家乐”发展经济效益分析
1.1 区域概况
宁波位于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东有舟山群岛,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南临三门湾,具有良好的区位。自然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突出,具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双重优势。旅游资源组合完善,开发潜力大。宁波市经济发展快速,2012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4.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2012 年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3.8 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2247.8 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1783.0 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的比重达到4.4:53.3:42.3。近年来,完善的交通设施明显促进宁波市“农家乐”的发展,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甬台温铁路已修建完成,加上正在修建的绍嘉通道、甬金铁路,使宁波从交通的终端转变为长三角南翼的交通枢纽,交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加大了宁波市旅游竞争力。
1.2 宁波市“农家乐”发展现状
宁波市处于资源充沛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组合优势明显。1986 年被国务院列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具有7000 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1998 年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具有悠久的农业文化、藏书文化、青瓷文化、佛教文化、海防文化等。
依托宁波市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区位、完善的交通,“农家乐”旅游发展非常迅速。2007 年全市有“农家乐”特色村52 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点138 个,全年共接待游客406.3万人次,营业收入4.48 亿元。2012 年1-3 季度,宁波市“农家乐”共吸纳就业超万人,营业收入3.5 亿元,比2006 年同期分别增加近4000 人和1.2 亿元。全年新增市级“农家乐”特色村6 个,累计18 个,新增“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16 个,累计38 个,共接待游客504.5 万人次,营业收入4.9 亿元, 2012 年全市新增市级“农家乐”特色村8 个、示范点10 个,累计分别达到26 和48 个,解决农民就业1 万余人,全年共接待游客647.6 万人次,营业收入5.7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5%和30.4%。(注:数据来源于宁波市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