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时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要

2013-06-26 01:08
导读:MBA论文论文,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时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要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时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更是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时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更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结合目前我国农场剩余劳动力规模庞大、比重较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较低等现状.探讨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完善策略.以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保制度;教育制度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始终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 国外从理论上解释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出以及与此相伴随的人口迁移现象.己经取得不少成就或者形成不少经典学说 例如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费景汉一拉尼斯的推拉模型、托达罗的预期收入模型、皮奥里的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等.都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出的基本原因以及可能的后果:另一类是从个人或家庭行为的微观视角出发来解释,例如贝克尔、哈夫曼、斯塔克等从家庭效用最大化出发分析家庭劳动力配置与家庭效用之间的关系.从中揭示了农户家庭转移劳动力的动机和行为后果 制度是约束人的行为规则体系或行为模式,是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 其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现状
  
  虽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庞大.主要表现在农村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总人口比重较高、农村就业人El总量大 同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重依然较高.2006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总量约为1.48亿一2.47亿.农业劳动力剩余率高达40.5%-67.7%, 而且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就业竞争能力相对较差。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转移就业.据统计,到2012年,我国已实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约2.1亿 从年龄结构看.主要以青壮年为主.78.4%集中在18 35岁之间.36 45岁约占15.8%.女性的年龄分别更为集中,60%以上在20 30岁之间。
  
  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制约因素
  
  (一)户籍制度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是城乡人口之间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同时给城乡之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差异.现行的户籍制度不能解决人口转移中的深层次矛盾.既缺乏效率,又欠公平.它阻碍了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得以强化。因此.改革户籍制度,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城乡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于户籍制度的制约。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户籍制度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造成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二是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分割,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间接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善 三是使农村劳动力不能进入城市原有的经济组织内.无法给城市职工施加就业替代压力.因此不利于城市就业机制形成良性竞争 促进城市发展 在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下.农民工进城打工要办理各种各样的证件和证明。还面临很多不平等公平的对待,同时各种社会保障不完善,福利缺失.从而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成本和非经济成本(心理成本)。所以在现行的户籍制度约束下.农村劳动力生存在体制外.难以融入到城市社会经济组织中.从而产生强烈的回乡愿望 进一步限制了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稳定和持续的转移就业
  
  (二)土地制度中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行的是一种规模较小的社区所有制.其性质是公有制.并非以生产资料为基础的共有制或合作制。由于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土地总量基本不变,农户承担的土地面积、农业生产规模不断变小,降低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也降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然而作为公有制。它必然带有公有制与生俱来的产权问题。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阶段、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化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阶段 在第四个阶段为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由于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缺乏对转让或放弃土地承包使用权者进行合理经济补偿的成熟规定.所以使得农村劳动力对土地产生严重的依附.导致从事第二、三产业而离开土地的剩余劳动力,选择“兼业”经营方式.同时又增加了农业剩余人口转移的成本(由于农忙时节要经常奔波于两地之间)。

上一篇: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化,面对我国经 下一篇:[摘 要]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企事业单位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