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6)

2017-09-11 01:56
导读:转引自曹幸穗,1996)让我们在此看到历史表现出某种相似性。 另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是,我在选点时到过的龙山村,也表现出先内后外的“溢出”效应。因


转引自曹幸穗,1996)让我们在此看到历史表现出某种相似性。
另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是,我在选点时到过的龙山村,也表现出先内后外的“溢出”效应。因

为该村近年来经济发展特别快,在富裕之后,开始可以考虑龙山嫁出往的女儿们了。嫁到外

面的女儿如在35岁以下,可以全家迁回龙山。假如本人已超过年龄,可以把一个子女迁回并

安排工作(很像一些城市的知青子女政策),本人则享受每年1000元的补贴。同样是媳妇,本

地媳妇与外来的媳妇又有内外之别。在文村,本地媳妇嫁过来当年就可以安排工作,外来的

需先种一年地后再安排(后来村办企业多了,这条规定就取消了),工资上也要比本地媳妇低

一级。村民们以为这是公平的,由于她们“没工龄”(意即未对本村经济做贡献)。在这里,

由利益之水的先后流注。我们看到一个生动的差序结构的展开。还应夸大的是,外来农民工

中的女性,处于这利益差序结构的最外层。
三、非农产业中的性别利益结构
在一个基本完成非农化过程的乡村社会,个体的利益差别不再表现于务工还是务农之上,而

是主要表现于他在产业社会的等级结构中处于什么位置?影响利益分化的重要因素是农民职

的分化和活动。
有关农村非农化带来收进增长中包含的公平题目,至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题目。〖zw(〗

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何保山以为,60年代和70年代非农收进的有效增长,缩小了

台湾城乡间的收进差别,同时使农村内部在公平分配方面有所改进(何保山,1988);国际劳

工组织官员r·伊斯兰亦以为非农就业的增长可以缩小农村收进差距,由于非农收进的分配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比来自财产收进的分配更加公平(伊斯兰,1988);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r·t·沙恩德则

以为,非农收进的增加并不对农户总收进的同等有任何改善作用(沙恩德,1988)。〖zw)〗


以为非农收进分配更加公平,这一结论最少不适用于中国农村。非农化带来利益进一步分化

是客观存在的。从这三个村的经济收益多少来看,大至可分3个阶区:乡镇企业工人,年收

进以千元为单位(东村个别丝织厂工人有达到1万元的);社区治理干部和个体经营者,以万

为单位;年收进在几十万一级甚至更多的人,只有在乡镇企业承包人、营销职员和私营企业

主中产生(在江苏其他地区看到,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有的地区营销职员已形成高于生

产经营者的高收进层,有的年收进达百万甚至千万—自然,这是一个男性尽对上风的领地)

〖zw(〗“江苏农村非膛化发展研究”以为地区间非农化发展的不同模式是影响农户收进分

配均衡增长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即使在被以为较少分配不均衡的苏南模式中,同一企业内的

不同职别收进差距也在扩大中。构成低收进组的100%是生产工人,而构成高工资组的治理人

员占37.6%,供销职员占34.4%,技术员6.5%,生产工人21.5%一全部是从事粗笨、危险作业

的采石工。〖zw)〗。女性多数沉积在低收益区,非农产业部分收益的3个区中的性别结构看

,可以看到性别分化也是客观存在的。两性利益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女性

职业的低层化。
女性主要集中在低收进的乡镇企业,且分布在流水线上。这三个村的女性劳力在乡镇企业做

工的分别占女性劳力的77.5%、79.15%、69.87%;分别高出男性19.81、13.15、9.53个百分

点。即使同在车间,女性在流水线旁多从事简单重复、可计量的工作,男性则做机动性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没有定额限制、有一定技术的工作(如机制、配料)。女性尤其难以进进有较高收进的治理层

。在《江苏农村非农化发展研究》中,治理职员和技术职员中的男女性别比高达17.25:1。

在本项研究中,男性村干部(镇管干部)、企管职员分别为女性干部的3倍、2.25倍和1.5倍。
上一篇:前台mis治理系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