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7)
2017-09-11 01:56
导读:在企业中这种男性上风尤甚。以周村为例,全村共有15个法人代表(包括私营企业),全部是 男性。95个企业治理、技术职员中,仅有14个女性。男女性别比为
在企业中这种男性上风尤甚。以周村为例,全村共有15个法人代表(包括私营企业),全部是
男性。95个企业治理、技术职员中,仅有14个女性。男女性别比为5.78:1,且女性多为从
事无决策权的基层、具体工作,其中正副车间主任4人,会计4人,仓库保管3人,质检2人,
制图1人。
造在女性在非农部分就业的低层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最浒的是“低素质说”〖cd2〗妇女素
质普遍低于男的。〖zw(〗r.t.沙恩德以为“这种不利是因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等产生的,非
农收进和农户总收进的不同等程度仍将进一步增加”。《江苏农村非农化发展研究》也以为
收进差距与素质尽对成正比。〖zw)〗一些村办企业厂长在回答为何不愿招收女工时说,女
的素质低,技术开发远景不如男的。但是本人研究中有关资料并不支持这一假说。如从下表
可看到,与一般地区女性文化普遍低于男性不同,文村女性读书年数超过男性。文村因地处
城郊结合部,本村的女孩都愿嫁给城里男子,以为他们修养好,故本村男子多娶周边县的女
子。又因经济发达,对外地女子婚迁吸引力大,形成竞争,以至嫁到本村的女性都既有文化
又能干漂亮。但女性在非农产业部分低层化依旧。这不是素质说所能解释的。
〓〓表1〓〓〓〓〓被调查的441个非农从来职员文化程度〓〓〓〓〓均匀读书(年)
〖bg(!〗〖bhdfg2,wk12,k8,k8,k10w〗〖xxzs-yx〗〖bs(zsx9y*3-ysx1*3y*2〗村〓名
〖bs)〗〖bs(zxx1y1*5-zxx3y1〗性〓别〖bs)〗〖〗东〓港〖〗周家巷〖〗文〓峰〖b
hdg2〗男〖〗5.47〖〗7.49〖〗8.28〖bh〗女〖〗4
.75〖〗6.36〖〗8.67〖bg)〗那么素质之外,女性职业低层化的原因又是什么?笔者以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乡村产业体系是在原有血地缘关系基础之上生长起来的,在这一结构转换过程中,父系
家长制原有的秩序得到“复制”,女性在非农化过程中发展资源远比男性少。这点,我们可
以从非农转移过程中表现出的先男后女的差序性得到证实。尽管由农业经济组织到产业组织
,是一个巨大的结构性转移,但由于这种“复制”作用,性别利益秩序未变。
(2)性别分工,在两性合作中表现为级制,产业化没有消除性别等级,相反扩大了这种笥别
等级,并使之进一步制度化了。〖zw(〗有关农村非农化过程中,性别分工如何形成新的性
别等级制,笔者将在“‘男人生活’与‘女人生活’——苏南农村产业化过程中的性别分工
变化”(1998)一文中加以论证。〖zw)〗
五、几点结论
1.不可否认,非农化在一定程度2上能部分改善农村女性的生存状况。
(1)经济状况的改善。
据江苏农村非农化研究资料表明:1978年之前20年江苏农村人均纯货币收进增和东足1%,19
78—1987年9月间6个观察点人均纯收进分别增长了6—9倍。表明农户收进的增长主要来自非
农产业。当前非农产业收进已成为收进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非农部分较高收益带来远较传
统农业部分高得多的收益。
(2)非农估带来农村妇女职业分化,有利于女性获得独立经济身分。使个体逐渐取代家庭户
成为农村的基本利益单位。
(3)乡村产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相比,女性发展空间扩大,上升通道增加。
在农业社会里,女性要得到提升,只能通过成为妇女积极分子以进进行
政治理层(主要是妇
女主任,在笔者访谈过的出身于农村的妇女干部,无不经历过积极分子—妇女主任这一通道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而在乡村产业社会,女性有了更多的渠道,除了在各项活动中当积极分子,还可凭自己
的学历、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周村14个女性企管职员中,3个是过往“组织培养”的积极分
子;2人是由于自己文化高,有专业(中专毕业);2人有某种支属关系;其它原因不明。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