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观念对农民现代化的负面影响(2)
2017-09-12 02:25
导读:之功、载物之德,使中国历代上至圣贤明君、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产生虔诚的景爷崇拜之情。 我们理解,中国农民这一“安土”观念的形成,从其历史文化
之功、载物之德,使中国历代上至圣贤明君、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产生虔诚的景爷崇拜之情。
我们理解,中国农民这一“安土”观念的形成,从其历史文化背景上分析,至少有如下一些
原由:
第一,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经常和必要的条件和条件,与人类社
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自然的生存条件不同就使得不同民族在内在气质和心态品性方面有了极
大的差异。马克思就曾谈及地理环境对形成“贸易民族”和“农业民族”的重大影响作用
⑥。我们中华民族属典型的大陆型的农民民族。自古以来,中国农民生活在东亚大陆上,东
临茫茫沧海,西有无垠的沙漠戈壁,西南则被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躲高原阻隔,东临大
海难以跨越,因而陆上和海上交通不利,唯有本土内部有极大的回旋空间。这样的地理环境
从消级的方面说,一方面析易造成了中国农民与外部世界的隔尽,从而滋长固守内地的收缩
封闭意识;另一方面,又使中国农民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安土”的即在本土上自生自长的
,很少受外部世界其他民族的影响,这样,在这种地理环境影响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开形成了一种安土的封闭意识。相反,海洋民族由于其生存环境是岛或半岛,生存空间相对
狭窄,以及生活必须品的相对缺乏,就使得他们更多地要与外国介进行活动式的交往,才能
生存和发展。游牧民族也有类似的情形。所以这些民族在这种地理条件风熏水染中,使得他
们在生存和发展能力上一般要强于以安土居业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民族。
第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我们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大陆农业民族,其最主工的生产方式就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是自然经济,普列汉诺夫曾对延期经济有过如下的论述:“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每个既定的
经济单位都可以用各自经济的产品来满足自己几乎全部的需要”;“既然每个既定的经济单
位满足它自己的产品,那么它同其余世界的往来就是完全漠不害心的”⑦。这样一种自级
自足的经济方式使得中国农民总是把“安土”视为最经世的选择、从而必然对外界的交往及
其对外部世界的变化往往是漠视的,人格心态由于沉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但却是自
足的生活方式中,所以其认知、情感、意志诸因素也就在这个“安土”观念中而变得封闭迟
滞了。这就正如一些学者在对我们这个农民民族生活主式所作批评时所指出的那样:“自我
满足,不寻求突破封闭格式,只求简单自保自存。于是自下而上,自小而大,处于一种非自
觉或自觉的意识中,封闭性生存便成了生活的一种形式。”⑧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而且
民族生存能力的封闭性与封闭的自然经济相互影响,导致了一种消极的循环,从而对农民性
格的塑造产生了极为消级的影响。
第三,封建的独裁制度。恩格斯论及封建独裁制度时曾经提出过一个思想,即独裁制度与封
闭的“安土”式的生存方式是互为条件。“作为
政治气力的因素,农民大多数场 合下表现
出他们那种根源于农村生活隔尽状况的冷漠态度……是独裁制度的强有力的支柱”⑨。因
格斯揭示的这种情开无疑也是对中国封建独裁社会下一役农民性格的最真实的描述。在这
样的封建独裁下,农民的性格自然只能是封闭的、内向的和隐蔽的。人类具有的那种自然
、对社会、对现实世界的抗争精神必然要从中被戕灭,由于每个人只能把自己的内心隐蔽起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来,才能求得生存。由“安土”而延伸出来的安于封闭式的生存现实,安于封建统治的现状
,也就自然而然了。而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自然也就在这个对封建独裁的惧慑和惶恐中被封
闭,从而变得麻痹了。
上述三方面的内容,构成我们理解我国农民安土心态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即是说,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