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 介绍了在新形势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做法, 对如何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精细化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学生管理; 实践; 思考
以人为本, 注重人本思想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不仅是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特点, 更是人才培养及其自身成长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依靠学生, 培养学生, 服务学生, 是人本思想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基本内容。以下结合我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 谈谈本人在此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我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和成效
高职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根本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 我们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技能, 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对学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 如何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一直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1院、系两级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完善。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院、系两级管理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 即在学生管理中, 学生工作处为学院一级管理机构, 各系为二级管理机构。前者负责学生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服务, 后者负责本系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我院目前已形成职能部门负责宏观管理、系学工组负责日常管理、班主任负责具体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在此基础上,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高职培养目标, 我院不断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进程, 在学生管理中引入辅导员培训制度, 学生日常管理、学生就业等信息化管理, 这些举措发挥了积极作用, 收到了良好效果, 使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得以进一步完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学生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日常管理、党团活动、社团活动、辅导员工作等各自相对独立, 但不能脱节, 否则,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日常管理的理论指导性、各种教育活动的计划性以及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我院学生工作委员会由学院分管领导担任主任, 定期召开学工委会议, 指导协调各部门工作, 使各部门工作形成合力, 使教育与管理有机地结合。目前学生工作委员会涉及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以及各系学工组, 如能进一步扩大范围, 加强与教务、后勤、公寓管理等部门的联系, 效果可能会更好。
3实施教育管理量化制度。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启动,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许多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高职院校的学管部门有必要帮助学生设定发展目标, 以引导与保证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我院教育管理量化就是以操行分数计量为手段, 以学生必须接受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内容,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建学生管理软件, 记录学生操行档案, 并把它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这种方式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参加必需的教育活动, 能充分反应学生参加人文素质讲座、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诚信行为、社会实践、自律活动、技能比赛等情况, 也反应其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自我管理、违纪等方面的情况。
4让学生参与公寓管理, 培养学生的 三自!
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这类人才需要有更强的吃苦耐劳精神, 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意识就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建立以 三自! 中国大学排名
为主线的项目体系是开展 三自!活动的关键, 以育为主, 以管为辅;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放手发动学生, 积极开展自我管理、自律自查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参与社会实践等 三自!项目, 师生共创 三自!机会, 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二、对我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议
1. 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实质是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尊重学生的人格。其核心内容表现为: 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 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 关心人, 理解人, 宽容人, 引导人。学生工作的传统做法就是从学校的条条框框出发, 要求学生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 传统做法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而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必须要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 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 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成才动力, 把工作实实在在放到育人为本的这一工作价值目标上来。如果高校学生工作只是管住人, 而不是教育人, 只是按照学校、教师的尺度去 雕刻!学生, 那就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目标。
2. 继续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明理诚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是高职学生应有的人格品质, 而以培养这些品格为己任的高职教育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诚信缺失、官僚腐败等不良社会风气对校园教育的冲击强而有力, 提高诚信教育实效性的难度可想而知。面对一直在家长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 学校进行吃苦耐劳教育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但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