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21世纪的力量转移:可持续发展呼唤历史性的人口(3)

2015-03-04 01:09
导读:就人口与生态的关系而言,是亲生态还是反生态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这两种趋向表明了人口的力量性质。毫无疑问,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


就人口与生态的关系而言,是亲生态还是反生态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这两种趋向表明了人口的力量性质。毫无疑问,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人口力量必须是亲生态的。亲生态的最高理念是生态价值是最高的价值,生态小效益是最大的效益,生态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生态问题实际上是人类的心态问题和道德问题。什么叫道德?我们需要重新认识道德。对人的关怀和对的关怀并付诸实践,这是道德律令内在的双重规范。但关怀自然,归根结底是为了关怀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人,所以人是我们的终极关怀。

如果说传统人口学探讨的"人口转变"是指人口生命统计指标的转变,那么在人口生态学、人口社会学和人口经济学的框架里,笔者所说的"人口转型"说的是人口复合的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变。"人口转型"假说的提出要求我们超越传统的统计学的人口范畴,赋予人口以丰富的社会文化含义。

进一步地,人口对于资源环境的作用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取决于人口的生态素养以及人口的生活方式--譬如生产方式、活动方式、消费方式和排污方式,而凡此种种归根结底又是受人类的生态伦理观和人类的价值观所决定的。如果说人口压力主要是因为人口素质差,那么这种人口素质就是指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态知识和生态意识。没有丰富的的生态知识,对生态的价值以及实际的景遇就很难产生真正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生态意识--譬如,自然不仅是人类的朋友,更是人类的衣食之母和道德之父;人类只是处在生物链中的一环,但这一环越来越具有关键的意义,人口的增加和人类对自然非友好的价值和行为取向正在将人类引向可怕的未来,所以生态危机的意识实际上就是人类居安思危、敬畏自然的表现,等等。

大学排名



笔者的发现:与其说是人口数量,不如说是人口素质--准确说是人口的生态素养--影响着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互动和运作。人口压力的本质是在什么样的生态伦理底下来规范人类对于自然的行为准则。人口数量发挥的只是一个加权的作用,却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人口对于资源环境影响的性质。

人数不多的反生态人口所带来的恶果却是非常可怕的。一旦亲生态人口的力量弱于反生态人口的力量,可持续发展就会遭遇巨大的挑战。这种负向的力量差和发展的不平衡在当今的中国可以说是在在皆是,触目惊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在平衡全球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92年,东洞庭湖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1994年,东洞庭湖19万公顷地域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的东洞庭湖却时时遭遇反生态人口的偷猎厄运。为什么偷猎屡禁不止?一个原因是风险小,偷猎十有八九成功,根据本文的说法就是亲生态人口敌不过反生态人口,具体原因是保护区面积大,而管理人员少而且装备落后--东洞庭湖保护区如此之大,以至于核心区就有100多万亩滩涂湖泊,却主要依靠两个管理站七、八个人守望,步行巡查,自然是防不胜防。另一个原因是有市场,利润高。在保护区附近的城镇市场,一些野生动物公开出售。2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对自然的态度以及对我们行为的看法。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来定位和思考人口的角色,笔者认为可以在理论上发展出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或者说类型,即"亲生态人口"和"恶(或反)生态人口"。

"亲生态人口"是指在实际的行为取向和价值取向中自觉地将维护必要的生态效益和以生态平衡作为人类行为边界的人群,而"恶(或反)生态人口"则是指其行为取向或价值取向是以生态破坏、资源枯竭、自然受损为代价来满足自身利益追求的人群。毫无疑问,如果我们承认人类居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位置,那么亲生态人口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力量,而恶(或反)生态人口则是可持续发展的破坏性力量。进一步看,恶生态人口是在主观理念上就不把自然的价值放在眼里因而在价值取向上是反对自然的人口,反生态人口则主要体现在行为取向上与自然为敌的人群,也就是说有些反生态人口在认知上是承认自然的价值的,但由于贫困等客观条件所限而导致反生态的行为恶果。
上一篇:村落的二重化权力空间与权力的空间控制技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