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力量转移:可持续发展呼唤历史性的人口(5)
2015-03-04 01:09
导读:生态教育要两条腿一起走,一方面是正规的学校知识教育,目标是人口;另一方面是非正式的全民生活教育,目标是全体人口。这方面中国大有文章可做。
生态教育要两条腿一起走,一方面是正规的学校知识教育,目标是人口;另一方面是非正式的全民生活教育,目标是全体人口。这方面中国大有文章可做。国务院早在1981年就颁布了《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可是,规定的落实却不尽人意,众所周知,正规学校的环保教育并没有引起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足够重视,不少中小学和幼儿园环保教育几乎是个空白。生态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培育亲生态的善念,消灭反生态的恶念,并且引导人们地开发资源和利用自然的恩典。譬如,瑞典被称作世界一流的环保典范国家,其成功的一个奥秘就是将环保教育扎根在儿童心中,使之成为人们素质修养中最为平常的组成部分,然后化为全体国民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良善行为。
自律和他律的力量结合是培育人类生态素养的不二法门。自律不完全是节欲,而是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实现人类取予相衡的道德准则。现在的问题是是他律弱,自律更弱,结果导致反生态的力量急剧膨胀。培养自律的精神和风尚只能通过持之以恒、广泛多样的生态教育。
让我们欣慰的是,各地都在为培育新一代的"亲生态人口"作出努力,譬如首批绿色江河计划志愿者已开始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站开展科学考察活动。绿色江河计划将在今后的5年中向全国招募150名志愿者,经过短期
培训后,每年分12批选派到海拔4500米的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工作。每一批工作1个月,主要任务是协助当地的反偷猎行动和科学家的野外考察,对周边地区的游牧民、青藏公路沿线的居民、学校、道班、兵站及过往的游客,开展环境宣传、环境教育和培训,以及保护站的管理和设备的维护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环保志愿者的高尚行为将为扩大亲生态人口的规模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宣传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给反生态人口另谋出路,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另辟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只有从观念和行为两个层面上同时做好文章,才可能培育出真正意义上的亲生态人口。譬如,专家们指出,为了预防 日趋严重的沙尘暴,有关部门必须停止向沙漠要粮食、要燃料、破坏沙漠生态系统的行为;停止劳动力移民,实行移民;封育植被覆盖率较高的草原,严格控制沙漠边缘的土地开发;尽快治理绿洲内的零星沙地,通过控制人的行为来达到控制沙尘暴的目的。只有综合治理,才能大见成效。
其次,严格根据来进行生态管理,生态投资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管理投资和人力投资。科学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管理其唯一的宗旨是依法管理、规范、约束和引导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行为取向。当然,生态管理和生态教育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比较来说,生态管理更侧重行为层面的规范,所以其任务应当是将任何反生态的行为消灭或者说转化在初始状态,努力实现反生态人口规模最小化的目标。
生态管理必然涉及对人们活动方式、消费方式、生产方式和排污方式的指导和约束。任何反生态的行为都是生态管理需要惩罚和减少的对象,而任何亲生态的行为都是生态管理需要鼓励和发扬的对象。因此,生态管理的真实目的就是引导人们的上述行为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运作。从而实现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目标。
环境保护和脱贫致富或者说经济发展的矛盾是时时处处都存在的,也是有效的生态管理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下面这个案例再次说明了人类的自利性往往是个体的行为,而人类的利他性往往是组织的或者说是社会的行为,这样的矛盾没有合适的生态教育、生态管理和产业引导是很难杜绝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生态学告诉我们,湿地具有调节水分循环和维持湿地特有的动植物栖息地的生态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自然环境的"肾",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命系统之一,富有的湿地可以生产出同面积麦田8倍的产品。为了彻底改变西安及西安周边自然环境,西安市将在城区以北建立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使这块湿地环境得到恢复、保护和改善,形成新的湿地生态平衡体系,为区内140多种、数万只鸟类营造一个欢乐的家园。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安市区以北约20公里处,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设范围包括灞桥、未央和高陵两区一县的泾河、灞河与渭河交汇区域。区内植被种类多样,是水禽重要的栖息场所,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灰鹤、黑鹤、大天鹅、丹顶鹤、鸳鸯、大鸨、金雕等20多种。令人痛心的是,这块保护区正在遭到挖沙活动的破坏。在位于西安市东北的渭河、灞河交汇处,在沿河不到两公里约10平方公里的湿地上,竟有大大小小10余台挖沙机、挖沙船。原本应该是一片芦苇荡的湿地,已被挖沙机全部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