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不对等契约与地权改革(4)

2015-03-05 01:09
导读:3、内部管理费用和磨擦成本高。不对等契约的统一规制虽然可以节约外部缔约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但是却使执行契约成本高昂。由于契约的刚性和不对


3、内部管理费用和磨擦成本高。不对等契约的统一规制虽然可以节约外部缔约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但是却使执行契约成本高昂。由于契约的刚性和不对等性,集体和农民之间没有对话机制解决双方的冲突。对集体而言,只能借助上级政府的行政权威强制执行,契约管理和执行成本高;农民没有与集体经济组织谈判的机会,对契约的不满只能通过拒交各种税费来引起集体或上级的注意,这就加大了集体与农民在契约执行方面的磨擦,加大了村集体与农民的矛盾。因此,不对等契约的履约必须是一种强制制性的均衡,低价高昂。

4、为乡村集体经济干预承包农户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机会。不对等契约是以乡村集体具有优势地位,即有在契约的制定、安排、拍板上的权利。因此,乡村集体往往会利用这种优势和权利来干预农民的生产经营,以使自己的目标函数极值最大化。而且这种干预还披着“合法”的外衣。乡村集体经济的这种干预反过来又使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受到了侵蚀。


四、矫治不对等契约的条件已经成熟

由于不对等契约排斥市场和竞争,契约执行的高管理和磨擦成本被行政性和提供粮食、满足就业的需要所掩盖。但是当粮食供给得到解决、农民就业的渠道多了之后,这种成本开始显化,特别是市场体制的初步确立,刚性契约存在的条件、必要性和节约缔约成本的优越性已经丧失,这也就表明矫治承包土地不对契约和契约关系的规制性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1、粮食进入了总量基本平衡的新时期,主要大宗农产品甚至出现了买方市场,不对等契约和统一规制存在的合理性之一:?解决温饱问题的约束已经不存在。1996年,我国粮食生产创造出新水平,达到10090.8亿元,1997年虽然经受了严重的灾害,但粮食产量仍然达到9883亿斤。由此可见,我国粮食的综合能力已达到9800亿斤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90年代初期,人均粮食占有量就达393公斤,超过了世界人均粮食占有量,1997年又提高了4.2公斤,进入了粮食的软约束区间(300—500公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增大了土地承包契约调整的弹性,农业这一特征的形成,使土地承包契约刚性的约束条件大为减少,调整的灵活性大大增加,调整的时机已趋成熟,而农产品出现买方市场则是当前矫治承包土地不对等契约良好约机会的标志。 ? 2、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大大降低,农民就业渠道日趋多元化,保障的社会化,不对等契约和统一规制存在的合理性之二:满足农民就业的刚性要求已经大大软化。由于城乡二、三产业的,土地收入已经不是农民收入的唯一来源了,也就是说农民不再仅靠土地经营来维持生计了。从而使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降低。而许多地方出现了土地弃田抛荒现象。这就表明依靠土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约束减少了,没有必要再用刚性契约维持农民的就业。只需要保证对失去土地无法生存的农民确保一份土地而已。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化发展要求工业适当帮助、支持和反哺农业,不对等契约和统一规制存在的合理性之三: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的要求已经逆转。由于当前我国正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推进,农业已经完成了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的任务,必须纠正农业继续向工业提供贡献的不合理作法,而应当是工业支持反哺农业。这就表明维持承包土地不对等契约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的条件也已经不存在。

4、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定,不仅要求土地横向交易(二级市场)的契约市场化,而且也要求土地纵向交易(一级市场或集体与农户的定约市场)市场化,不对等契约和统一规制存在的合理性的基础已经不存在,或者说制度环境已经变化了。承包土地不对等契约和统一规制的基础是行政性主导契约(或者说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制度安排之初,不存在土地的市场交易和承包主体的市场选择。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大,市场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要求在承包土地及承包土地流动的契约中引入市场机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就表明承包土地契约刚性存在的基础已经完全丧失。
上一篇: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