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教育理想的实践关照

2016-05-31 01:02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浅谈教育理想的实践关照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想 教育实践 教育信念  论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想 教育实践 教育信念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工作理论和实践中的新问题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也不断增加,在此形势下,重提教育理想是必要的,用教育理想来重建教育的信念,进而坚定新课程改革的信心。本文从教育理想的概念入手,对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进行哲学辩析,进一步澄清教育理想的价值,最终对如何确立和实现教育理想进行论述。

  一、教育理想的实践阐释

  提及理想,有必要将理想与理想化、理想主义加以区分。理想是一种目标,一种指向,当一定条件满足后是终究能实现的,而理想化、理想主义则脱离了具体现实条件,难以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的一种虚幻的、浪漫的假想。也许,有的理想在短期内尚难以达到,但只因理想是指向未来的,有条件可实现的,所以不能因其遥远,因其艰难,而失去追求的勇气,或者放弃追求,这样,就会停滞不前,永远处于原始的初级状态。

  “教育理想是在对教育现实否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趋向为依据,对教育活动的希望、追求和向往。”“教育理想是支配教育生存和发展并体现教育发展规律及趋势的观念系统,它意味着处于不同时代的教育对自身任务、责任与义务的确认,包含着人们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价值、教育的功能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教育理想不仅是对教育现实的超越,也是对教育现实的批判和反思。教育理想在以理想的教育作为终极追求的同时,也反对无视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基础而脱离实际的浪漫主义理想。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适应”与“超越”两种追求和作为。

  二、教育理想的实践关照

  (一)教育理想依赖于怎样的教育实践

  教育理想的现实依据就是以那些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不会发生转向的合理的教育现实为依据(人的自然性、人发展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现实只有时间、地点、任务是真的,其他的都是靠不住的。”(孔庆东)。这儿我有一个判断教育现实的合理性的标准:是否为人的身心和谐多方面和谐发展。这个标准是人类一直所追求的可是一直好像又无法达到的目标,但就是它使我们的教育有方向。它的确立就是因为人类分工以后,将自己的发展局限于某一个领域,这就是人的身心和谐多方面发展的历史条件。

  (二)怎样的教育理想才反映教育实践

  教育事业本身就有指向未来的特性即前瞻性。教育理想的前瞻性指向更远,甚至是教育的理想和完美状态。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但是这种差距是很难用数字来说明的,何况是教育。我认为反映合理教育现实的教育理想必须包含几方面: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人的自由与民主、合格公民、祛公利化等。理想之为理想,首先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而这又恰恰指出理想与现实之问天然的联系。理想固然是对现实的超越,但它却不能摆脱现实的影子,理想应当是寓于现实之中的东西,因而理想中总是蕴涵有现实的投影。就此而言,所谓教育理想的主观随意性也就并非是教育完全脱离现实生活世界的恣意超越,它总是在批判和扬弃现实的基础上指示出现实的应然走向。因此,产生于现实的理想常常作为现实的革命力量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实践品格。

  但是,教育作为人的活动,其理想又不完全为了付出实践。教育理想本身还寄寓着教育的终极关怀,而这种理想不仅超越了人和社会的当下现实,甚至超越了人与社会的整个现实世界,因而它只能寄居于经验领域之上的超经验领域之中。于是,教育理想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具有实践品格的现实关切之理想;一是作为教育之精神寄所的终极眷注之理想。前者可以视为地上的理想,它又可以具体化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后者则是一种天上的理想。天上的理想并不打算兑现,作为一种终极关怀,它只是关照着教育的现实发展。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遥远与抽象的品格。地上的理想生来就是要走向现实的(尽管其未必实现),因此,这种理想的意图能够转化成理想的力量,推动和引导教育去实现理想,使其由观念形态转化为具有实体性形式的现实存在。正是这个过程中,教育改造着社会,提升着人类。

上一篇:试论江苏省中学生健美操比赛可持续发展对策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