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哲学批判
[论文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性问题相伴生的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甚至还是一个“普遍敏感性的历史时期”。但其纠结与离散,从来就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问题,而是一个与人类生活实践伴生始终的问题,只不过是随着资本逻辑的强化而从关于世界本源和道德伦理的幕后窜到了资本运动的前台,并伴随全球资本主义的进程而打斗愈烈。本文意欲揭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意义含混和审美颠覆,通过再现其展开方式揭示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途径和它内在的无法避免的矛盾。
一
后现代和后现代主义至今都是一个非常流行但意义含糊的术语。虽然它的观念滥筋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并在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发展为与现代相决裂的概念,但作为今天流行的‘后现代’概念,其意义的实质性转变却发生于1960-1970年,一种与现代性相对立的文化意象从建筑领域延伸到哲学、文学、历史、社会理论等领域中,构成了新的思维框架与价值取向”。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批评家使用“后现代”这样一种态度,是想拒绝任何规范艺术风格的主导构架,同时他们也举起“后现代”的榔头,拆除艺术与日常生活、精英与世俗之间的壁垒。20世纪70年代,在一些主要欧陆哲学家手里,又变成了对笛卡尔主义的(或者被认为是笛卡尔主义的)反动工具,哲学的普遍意义被零碎了,凡是关于逻辑、真理、客观性、理性等具有总体意味的东西,都变成了其批判的对象。
后现代或后现代主义的功能之一是“摧毁”,正如有研究者指出,后现代主义者始终在现代性的金属碎片上发掘光芒。“与现代社会的总体性相对立,在后现代社会,一种局部的性能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这是总体性解体之后知识的存在状态。对于后现代知识的这种存在状态,利奥塔最后给出的解救方式是通过误构来达到后现代知识的合法性证明。误构是对异质性状态的一种联结,以临时契约状态取代总体性的永恒构建,正是凭借这一点,利奥塔成了后现代主义中的一位重要思想家”。
现代性的解体就是那些金属碎片,碎片的重组就是误构。这是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和普遍道德信念的犬儒主义背离。
在伊格尔顿关于后现代的文化、哲学的幻象里,后现代文化的典型风格被确定为游戏、自我模仿、混合和反讽,与现代主义的纯粹、自律的风格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人把它作为一种艺术民主加以欢迎,愁的人则把它斥责为艺术屈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犬儒投降。利奥塔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未先经历后现代,就不可能是真正成为现代的。齐格蒙特·鲍曼把这句话理解为:自从人们一开始讲述现代性的故事,后现代就不为人知地隐姓埋名地出现在现代性每天的故事当中。这种无法割舍的孪生关系,使得后现代与现代之间互相美化、增光添彩,而不是割袍断义、老死不相往来。
无论是新的思维框架与价值取向,还是对立的文化意象;无论是现代性爆裂后滚烫的金属碎片,还是深植入现代性身体的刺(鲍曼语);无论是浪荡子的瞬间震惊(波德莱尔语),还是陌生人(鲍曼语)的犬儒背离,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和哲学思想,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的男男女女,或者说,现代社会的男男女女的生存空间,已经成为了后现代性的栖息地。
意义的含混和对审美传统的颠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和思想总体上就是这样的。
二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的诊释,无论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领域,还是在后现代主义本身的性质、功能等内里,都进行了有深度的探讨,揭示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后现代逻辑,或者被后现代逻辑所左右的现代社会生活。
但真正的问题是,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的意义含糊,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审美批判何以可能?这种可能性策略的展开样态又是什么?它的意义又在哪里?要回答清楚这些问题,可能是对现有的后现代主义诊释的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