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边缘城市融入长三角的路径选择

2017-06-25 01:01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边缘城市融入长三角的路径选择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近代芜湖口岸与上海在对外贸易、交通、金融、信息等方面保
     摘 要:近代芜湖口岸与上海在对外贸易、交通、金融、信息等方面保持着 较为紧密的联系,反映了芜湖与长三角经济合作的历史渊源。解放后随着长三角经济地理格 局的变化,特别是新时期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新特点,率先融入南京都市圈成为当前芜湖融入 长三角的前提和合理路径。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措施,芜湖融入南京都 市圈的前景将十分看好,终将实现融入长三角的目标。
  关键词:边缘城市——芜湖;长三角;近代口岸;南京都市圈
  
  Abstract: In modern times, the Wuhu port maintained a tight co nnection with Shanghai on foreign trade, transportation, finance and information , which reflected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collaboration between Wuhu and the Yan gtze River Delta. With the change of economic geography pattern after liberation , especially the new featur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prerequisite and reasonable path for Wuhu integrating into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integration with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Utilizing the useful conditions fully and m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Wuhu’s merging into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will be optimistic, ultimately achieving the goal of integrating with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Key words: peripheral city- Wuhu;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trade port in modern times;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一、引言
  
  随着入世后中国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长三角作为当前中国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体,2007 年 GDP总量已达4.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8.9%,并且保持着多年快速增长的态势。通过快 速发展,长三角内部区域融合的效应已初步显现,种种利好使得“长三角”这个概念自形成 以来,有关其扩容的消息就不绝于耳。目前的长三角地域范围涵盖江浙沪两省一市的16个地 级市,比之于纯粹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长三角①范围已经有所扩大,尽管如此,边缘城市加 入长三角的愿望仍然十分迫切。早在2003年,江苏淮安、安徽芜湖、浙江金华等10个城市就想借助泛长三角的名义加入进来,此后这一态势愈演愈烈。鉴于此,本文选择长三角的 边缘城市——芜湖,在回顾近代芜湖与上海间较为紧密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芜湖的发展 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探讨芜湖融入长三角的路径与措施,希望对今后长三角的规划与 发展有所参考。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1877年芜湖开埠后,凭借着优越的地理区位、便利的水道交通和周边丰饶的物产,迅速跻身 于沿江重要口岸之一。近代芜湖口岸发达的贸易业固然离不开多种有利因素的汇集,但芜湖 对外贸易中的进出口商品,绝大多数不是直接从海外进口或是向海外输出的,而是通过 其他口岸进行转口而实现的。这其中作用最大的就是上海。进口方面,上海对芜湖一直保 持比较 强势的中转作用,史载“(芜湖)进口洋货,大半皆由上海过载而来”[1]。芜湖 从上海转运获取的洋货主要有棉织品、毛织品、玻璃、灯器、肥皂、香料、洋伞、火柴、糖 类及煤油等[2]。出口方面,由于上海“本为中央转运之商场,系仍由该处装赴别口耳”[3],因而 芜湖“(土货)运往上海大都转运出口,或往日本”[4]。除了对外贸易之外,近 代芜湖在交通、金融和信息联系等方面也与上海保持了较为紧密的关系。这种紧密关系成为 区域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也反映了芜湖自近代以来就与长三角保持着紧密联系的历史渊 源。
  
  二、融入南京都市圈——当前芜湖
  融入长三角的前提与切入路径
  
  1.南京都市圈:边缘城市融入长三角的新平台
  解放后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许多省会城市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逐渐建立起一套较 为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具备一定的经济规模和集散能力,在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变化上, 则表现为除了上海继续维持长三角龙头地位不变外,南京和杭州的经济实力发展迅速,成为 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成为当前长三角的两个副中心,形成了杭州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 作为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都市圈内部融合成功与否不仅关乎长三角各项活动能否 统一进行,也直接关系到长三角对外扩张的潜力。根据《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和《走向崛起: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设规划纲要》,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核心, 沿沪宁、宁通、宁杭、宁马高速公路以及京沪铁路、宁芜铁路等对外交通线向外扩展的都市 圈,都市圈地域范围包括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南部的金湖、盱眙县和安徽省的 马鞍山、芜湖、滁州全部以及巢湖的部分地区,空间半径覆盖100 Km,高速公路行程控制 在1小时左右。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根据规划,南京都市圈中的不少市县目前并不在长三角的地域范围内,这些市县要想在较短 时间内实现向长三角的“进军”,迅速融入南京都市圈是一条较为便捷和现实的道路。2003 年,南京市确定了南京沿江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是“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 周边”,既阐述了南京都市圈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也为都市圈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几年的发展,南京都市圈已初步展现了不俗的竞争力,以2007年为例,都市圈累计实现 GDP 8534亿元,为边缘城市融入长三角提供了新的平台。
  2.芜湖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有利条件
  虽然在地域上与南京并不接壤,但芜湖自身具备的有利条件足以保证其能顺利完成融入南京 都市圈的目标,实现与长三角的融合。
  ①地理区位相对优越。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沿岸,是安徽省主要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和 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恰好处在长三角边缘与长江流域广大腹地的交汇地带。
  经过数十年特别是近20年的建设,芜湖与南京间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区位优势进一步得到 巩固。除了长江航运外,陆路交通方式主要有宁芜铁路和205国道,2005年宁马芜高速的全 线贯通更是便利了两地间的交流往来,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行程控制在1小时左右”的目 标。
  ②历史文化一脉相承。芜湖与南京地缘相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必然存有某些共同的文化, 比较典型的是江东和吴头楚尾的说法,前者是地域上的概念,后者除了指代地域外,更多包 含着文化上的含义。芜湖和南京同属于江东,又同处于吴头楚尾,兼有吴文化和楚文化的某 些特性,两种不同类型文化的融合无疑在两地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一种兼容并包、兼收 并蓄的开放空间,引导着它们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芜湖与南京在历史文化上的一脉相承,拉 近了二者的距离,为今天芜湖融入南京都市圈扫清了文化障碍。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此外,笔者还注意到,除唐代和清代唐代芜湖与南京分别称为江南西道 和 江南东道。清初芜湖与南京尚同处于江南省,后江南省于康熙年间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芜 湖隶安徽省,南京隶江苏省,但直到清末仍有江南省的说法。参见中国地图出版社谭其骧主 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一书。外,历史时期的芜湖与南京一直都处在同一个一级 政区中,这种行政区划的稳定性无疑对二者形成共同文化产生了一定作用。
  ③经济发展快速稳定。作为安徽省的主要工商业城市之一,芜湖经济保持多年快速稳定发展 的态势。根据《芜湖统计年鉴2008》的相关统计,2007年芜湖实现GDP 581.12亿元,累计 完 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5.78亿元,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05.16亿元,均保持较快增长,其 中GDP增速为近10年来新高。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芜湖的产业发展和调整也日趋合理。经过几十年发展,现在芜 湖的工业门类不仅较为齐全,而且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电器、新型建材为代 表的三大支柱产业,拥有一批如奇瑞、海螺等知名企业和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具备了一定 竞争力。
  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不仅使芜湖城市的集聚扩散能力获得提高,也为提高自身门槛,更多参 与都市圈内部分工与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与目前都市圈内较为落后的县市相比,经济相对 发达的芜湖无疑在融入南京都市圈的过程中占得了先机。
  ④工商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与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经济并行不悖发展的,还有芜湖与南京日 趋紧密的工商贸易联系,这种联系无异于催化剂的作用,为芜湖顺利融入南京都市圈做了很 好的“热身”。如芜湖海螺集团是全国大型水泥生产企业,近年来集团努力开拓外地市场, 在南京,海螺集团利用中国水泥厂原先的生产基础和靠近南京港和新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 在龙潭厂址投资合作生产,业已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生产基地。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商业的联系更加普遍。受南京新街口、湖南路等繁华商业街区的吸引,不论是黄金周还是平 常的双休日,包括芜湖市民在内的许多安徽人都会选择到南京来购物,常常出现“空手而来 、满意而归”的景象。而芜湖闻名全国的中山路步行街,除了安徽本地的商业企业外,一批 南京商业巨头如新百、苏宁也已经进驻,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声誉势必掀起新的商业浪潮。
  鉴于芜湖与长三角的历史渊源关系以及上述的有利条件,很自然地会把融入南京都市圈作 为切入长三角的必然路径。       三、芜湖融入南京都市圈的若干措施
  
  选择融入南京都市圈作为融入长三角的切入口,芜湖可以从政策、交通、产业、科教等方面 制定相关发展措施,以便更快融入南京都市圈。
  1.瞄准都市圈规划,落实政策
  区域规划以其目的性、前瞻性和动态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广泛存在于当今各种社 会经济生活中,它从宏观的角度指导着区域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战略措施,具有高屋建瓴的特 点和优势。南京都市圈目前已有的两部规划在都市圈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为处在都市圈边缘的各市找准定位、培育优势、合理分工和谋求共赢提供了参考,如芜湖市 “十一五”规划将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和现代化 加工业基地。如果按既定目标发展,与南京都市圈规划相结合,寻找双方的契合点,必定会 为构建和谐统一的都市圈添砖加瓦。
  此外,在芜湖融入南京都市圈的过程中,相关政策也需要同时兼顾。如20世纪90年代初,安 徽省曾提出“开发皖江”的发展思路,指出开发过程既要整体推进,更要分层次、有重点地 贯彻实施,其中芜湖作为第一层次,是皖江开发开放的突破口[5]。再如2004年以 来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为安徽省全面推进东向战略、融入长三角给予了政策上的 支持,芜湖作为省内最发达的地市之一,无疑将对全省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6]。 应该看到,这些政策往往制定得过于宏观,经济发展的具体指导作用并不十分明显,执行起 来相当不便。而目前的南京都市圈政策则显得较为细致,有利于在较小范围内得到充分落实 ,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加快交通规划与建设,主动对接,接受辐射
  长三角作为中国最具实力的区域增长极之一,其强大的对外辐射能力是促进边缘地区发展的 重要动力,而长三角当前正在进行产业转移,无疑又为这些地区提供了产业发展与升级的有 利契机,因而要加强与长三角的全面对接,积极主动地接受其辐射,发展高效、快速、便捷 的交通方式则是最有效的途径。
  就芜湖与南京间的区际交通而言,在水陆两方面仍有相当潜力可挖,通过改善通行条件、提 高通达能力、缩短运行时间,将两地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体而言,加快芜申运河的整治 和改造,在长江黄金水道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沟通长三角的水运通道,提高货运、客运量; 加快建设宁芜城际铁路,采用公交化运行方式,增加出行密度;城市交通方面,实现两地公 交IC卡互通,力争做到无缝对接,便利两地市民的出行。
  3.优化产业集群,提高经济发展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 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所形成的地理集聚。由于能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 交易成本、促进产业创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注意培养产业集群,以提高区域经济 发展竞争力。
  南京都市圈内的许多产业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了产业集群的条件,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为例 ,南京、扬州、芜湖等城市都拥有一定规模的汽车工业,都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对芜湖 汽车工业而言,需要继续发挥奇瑞汽车的龙头作用,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加强与开发区 内中小企业的协作,在带 动相关企业发展的同时,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并加紧新产品的研发。与此同时,又要与都市圈 内其他城市的汽车企业建立分工与合作的关系,抓住历史机遇,推动产业升级,按照“两大 基地、三个中心、两条途径”的战略目标,构筑规模大、技术高、创新能力强的都市圈汽车 及零部件制造业产业集群[7]。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充分利用智力和科教资源
  智力和科教资源关乎地区发展的潜力,有了人才库的积累,地方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 得优势,而汇聚了大量高级人才的高校是地方可持续发展赖以支撑的重要力量之一。截至20 06年,芜湖拥有包括安徽师范、皖南医学院、安徽机电学院在内的8所大专院校,人才 资源丰富。一方面要注意发挥地方高校人才高地的优势,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和人才资源,为 地方发展提供决策功能,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南京高校的联系,利用南京突出的高校资源并 与其合作,共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开发区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设有 国家级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目前已进驻17家世界500强企业,连同研发机构已经构成了 芜湖科技研发的重要板块。如刚刚成立的奇瑞中央研究院,将吸引全球科研人才加快对前瞻 性技术的研发,抢占技术制高点。因此,更加有效地利用开发区强大的科研力量和科技实力 也是促进芜湖接轨现代科技、融入南京都市圈的有效途径。
  5.构筑宁合芜成长三角
  成长三角是指由若干个在地理位置上相近、生产要素上具有互补优势的国家、地区或城市构 成的跨国或国内的经济合作开发区,区内国家、地区或城市通过开展投资、贸易和技术转让 ,在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由于单一增长极在区域发展中的不成熟 和不稳定性,相对稳定的成长三角便应运而生,且已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成功应用。
  构建宁合芜成长三角,需要大力发展宁芜间的沿江工业带、培育等级合理的城镇体系并完善 连接沿线各市的交通建设。以宁合芜成长三角为核心,发挥其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将发展的 机遇和潜力不断向临近市县传输,这不仅关系到芜湖如何融入南京都市圈,而且关系到都市 圈经济社会的整体融合,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四、结论
  
  近代以来,在对外贸易、交通、金融、信息等方面,芜湖与上海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关系,为 芜湖融入长三角提供了历史渊源。随着长三角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再探讨芜湖融入长三角 的问题,必然会选择以融入南京都市圈为最佳切入路径。由于芜湖具备多种有利条件,充分 利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发展措施可以实现融入长三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旧海关史料:第48册[M].北 京:京华出版社,2001:284.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旧海关史料:第59册[M].北 京:京华出版社,2001:305.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旧海关史料:第46册[M].北 京:京华出版社,2001:289.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旧海关史料:第34册[M].北 京:京华出版社,2001:171.
  [5]郭万清,朱玉龙.皖江开发史[M].合肥:黄山书社,2001:前言.
  [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中部六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联合课题组.中部崛起:战略与对策[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146.
  [7]梅强,贡文伟,江心英.南京都市圈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6): 4. 
    上一篇: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演变 下一篇:地区税负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