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治理中“管”和“理”的辩证思考(4)
2017-09-03 01:47
导读:(3)必须做到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减少不规范流程下的治理随意性,按照计划组织配备职员强化治理职能,建立具体的治理程序与工具往完成治理工作,并把
(3)必须做到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减少不规范流程下的治理随意性,按照计划组织配备职员强化治理职能,建立具体的治理程序与工具往完成治理工作,并把在企业治理中经常和重复出现例行题目的解决办法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普遍适用和最优的治理程序。当我们的企业普遍做到战略治理规范化、企业决策治理规范化、组织构架设计规范化、财务治理规范化、营销治理规范化、生产作业治理规范化、人力资源治理规范化时,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辉煌就得到最可靠的保证。治理是治理者思维的治理,治理者须具备开放的、***的和灵动的思维而非封闭的、线性的、僵死的思维;治理是治理者境界的治理,境界有高远、博大、亮洁而非短浅、狭隘、污浊的;治理是治理者目标的治理,目标有大小、虚实、远近、消息之别。
2.治理要有服务的意识,有平衡度
(1)要正确处理好治理和服务的关系。治理的条件是服务,治理者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措施、进步服务手段;服务决定治理,特定的服务需求和功能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治理思想和治理模式。当治理不适应服务需要时,就要摈弃原有的治理模式和习惯做法,积极寻求与现代化服务要求相配套的治理制度和方法。说到底治理就是服务。
(2)加强对制度的维护,处理好制度与人的关系。科学制度由高素质的人来制定,科学制度也要靠人往执行。人本治理不仅不会削弱制度的威力,恰正是夸大在科学制度的条件下发挥人的作用,人是暂时的,制度是延续的。制度要变革,但变革制度不是不要制度,恰正是要完善制度,使制度发挥更先进的作用。制度安排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制度好,坏人难以得逞;制度差,好人会变坏人。制度与人的关系耦合在企业治理的每项工作之中,即每项工作都要有个制度,又要发挥人的作用,这是中国企业治理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加强对工作的协调。一个伟人曾说过,“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活动。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为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指挥”。假如不留意协调,就会陷进无序混乱状态。所谓协调,是指企业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都要***地配合,协调是一个治理者的三项职能之一。制度不是万能的,有了制度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题目。加强协调就是弥补治理制度所不能形成、或者还不能形成的缺陷。协调企业的各个部分以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是治理者的任务。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增强团体的凝聚力,防止人与人之间沟通协调失衡。
3.治理要夸大过程的重要,有超越度
事后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大多数经营者未能熟悉到这点,往往是亡羊补牢。治理要讲究结果,但更多的是要进行过程治理,而且显得特别的重要。科学治理也不能只学习国外的,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古人好多思想都体现了治理的精华,儒学、道学中都能找到治理的方法。
(1)要培养“和而不同”的团队。成员间志同道合而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各尽所能,求同存异承认“不同”,在“不同”中建立关系、达成共叫、形成***。曾做过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斯隆,有一次主持会议讨论一项重要的决策,大家的意见完全一致,此时,斯隆公布休会说:“这个题目延期到我们听到不同意见时再开会决策”。听不到不同意见也不是件好事。
(2)要提倡“无为而治”的精神。表现在企业的经营上要顺着客观条件;在治理行为态度上不强迫、不硬来、不委曲;在治理方法上要顺应人之本性;在熟悉事物上,探寻事物本质特征,发现事物所成之理。“无为而治”要求我们确定治理制度避免强硬的控制方式,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寻找科学的方法,牵“牛鼻子”,不栓“牛蹄子”。
(3)要找到“相应相合”的方法。《易》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要求我们在竞争激励的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时空位置、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尽量避免在不适应的领域与对手竞争。要创造差异化战略,实现不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