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盈余治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2017-09-03 05:44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对盈余治理运用的利弊分析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盈余治理行为,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表现形式。日益普遍的盈余治理行为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进步了企业形象,激励着企业经营者,有利于进步企业价值,但从另一视角看,不规范的盈余治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如此而言,进一步了解盈余治理的利与弊,把握盈余治理运用的度,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 盈余治理;利与弊;适度运用
  
  盈余治理(Eamings Management)是企业治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一、盈余治理的特征
  
  盈余治理在国内外的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余治理的主体是企业治理当局。企业盈余治理信息的表露都是由董事会及治理层协力决定的,在盈余治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部分经理和董事会。也就是说,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终极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治理的主要角色。当然,会计职员也会参与其中,但充当配角。
  2、盈余治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盈余治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在运用盈余治理时,必须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治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则可看作是盈余治理的时间因素,但盈余治理终极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也就是说,盈余治理的终极结果体现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盈余治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治理手段。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治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分布。换句话说,盈余治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业的会计报告盈余,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4、盈余治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盈余治理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则是相矛盾的。盈余治理的目的非常复杂,特别是在谁是盈余治理的受益者这一点上。盈余治理考虑的主要是企业治理层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购股权、局部利益以及提升机会等。有时,盈余治理的受益者又包括了部分关联股东,甚至政府官员。
  
  二、盈余治理形成的原因
  
  盈余治理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题目,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紧密相关。当然,究其根源还是公司内部不公道的权力安排的结果。通过对盈余治理研究,可以识别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找到盈余治理行为产生的根源。这样,既可以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评价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下面,我们分析盈余治理形成的具体原因。
  原因一: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道德背离。现代企业理论以为,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在一系列契约组合中,股东与经营治理者通常采用“委托——代理”的关系,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存在责、权、利等诸方面的矛盾。首先,委托人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代理人一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并非致力于增加企业的价值。经理人为了避免企业在高速发展后出现停滞不前而危及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情况下,对企业往往采取持续缓慢的发展策略以稳定自己的地位和业绩。也就是说,只有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经营者利益不相抵触时,他们才会追求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否则,将各取其利。因此,委托——代理制度下,经营治理者轻易产生道德的背离,为盈余治理提供可能。
上一篇:论从整个供给链的角度治理库存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