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联盟风险及对策研析

2017-09-05 06:13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联盟风险及对策研析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毕业 摘  要: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以及迅速发
毕业

摘  要: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以及迅速发展,企业逐渐进入公益领域,与非营利组织结成联盟成为合作竞争的主要形式之一。当然,由于两个组织特性的差异,导致联盟风险重重,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本文主要针对联盟的伙伴选择风险、联盟过程中产生的目标差异等风险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联盟动机  联盟风险  对策研究

 

Discussion on the Risk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lliance

between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nd Enterprise

 

Abstract: NPO has grown up rapidly,Alliance between NPO and Enterprise become the main form of cooperation--competition.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characteristic of two organization,the majority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usually ends in failure.The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risk of alliance,and provide many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nonprofit organization ; alliance motivation ; alliance risk ; discuss countermeasures

 

目   录

 

一、引言... 4

二、相关文献回顾... 4

三、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联盟的动机... 6

(一)企业角度... 6

(二)非营利组织角度... 6

四、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联盟存在的风险... 7

(一)联盟伙伴的选择风险... 7

1、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 8

2、从非营利组织的角度... 8

(二)联盟过程中的风险... 8

1、联盟过程中的企业风险... 8

2、联盟过程中的非营利组织风险... 9

五、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联盟的案例分析... 11

(一)项目描述... 12

(二)项目实施结果... 12

(三)风险认识和防范... 12

六、针对风险的对策研究... 13

(一)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 13

(二)明确私有和共有目标... 14

(三)建立沟通和学习型组织... 15

(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5

七、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一、引言

NPO即非营利组织,这个自美国发源并向世界流传的名词不同的国家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在中国,学者们根据国情特色普遍认为可以把非营利组织界定为: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机构、组织和团体(王方华、周洁如,200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市场化、民主化、民营化和全球化浪潮,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都出现了更加蓬勃发展的局面。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社会公益领域的商机,他们用营利机构的理念和经营模式进入公益领域,在公众心中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成为受尊敬的企业公民(吴晓燕,2003)。同时,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存在着很多问题,组织内部缺乏自治、资金、人才,不同领域发展的不平衡等,还有面对政府投入和社会捐款减少的困境,也纷纷转向市场领域寻求与企业合作,解决资金匮乏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瓶颈。于是,企业不再拘泥于企业间的联盟而向非营利组织寻求合作机会,非营利组织自当欣然同意结成联盟。当然,联盟必然会产生风险,本文正是围绕这一主题对风险进行深入挖掘,并提出相关对策促进联盟的成功。

二、相关文献回顾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迫于竞争环境的巨大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调整,纷纷从对立的竞争走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用营利机构的理念和经营模式进入公益领域,与非营利组织结成联盟便是合作竞争的主要形式之一。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作为两种属性根本不同的组织,一方面,它们参与联盟的动因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即使动因相同,结盟对企业或非营利组织造成的影响可能也会不同。任何事物都是有其利弊的,何况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组织之间的合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联盟也并非完美无缺,在联盟过程中会遇到相当大的风险。

乐为(2001)认为低劣的联盟伙伴选择是联盟失败的深层根由所在。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和杰里·G·史蒂文森(2004)在他们主编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案例与应用》一书中也提到联盟伙伴选择的重要性。尉俊东等(2006)认为联盟的企业会遭受到企业、品牌声誉、形象受损,产品销量、市场的损失,会引起股东及员工的不满的风险;从非营利组织的角度,他认为参与联盟的非营利组织会受到声誉、形象的玷污的危险,还将面临基金获取减少的风险,同时也可能导致其他企业对本非营利组织支持的不断减少。魏光兴(2003)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把风险分为联盟内风险和联盟外风险。联盟内风险包括战略伙伴选择失误、联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及其投机行为、联盟成员之间利益难以协调、联盟成员之间责任难以协调。联盟外风险包括突发事件造成联盟“猝死”、外部竞争的挑战。叶飞,张红(1999)提出风险包括强化未来竞争者、失核心竞争优势,被收购与兼并,盟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文化差异,除了上述一些风险外,企业加入联盟还存在管理伙伴关系所花费的协调成本过高,企业加入联盟后的妥协成本等风险。肖艳玲(2003)等提出了联盟的道德风险(当人们将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后果时变得不太谨慎的行为倾向),联盟成员的“不太谨慎的行为倾向”都会给盟主或联盟整体带来道德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作为组织管理者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少风险。胡欣怡(2007)认为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是联盟成功最关键的一步,因此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应该理性地认识和评估潜在合作伙伴。企业在选择非营利组织时,应考虑该组织的合法性、服务或成效性、领导人形象、交情、可配合特定合作及提案具有卖点等因素,非营利组织在考量合作企业时应注意企业的通路效果、财务状况、知名度与形象等。叶飞、张红(1999)等认为,在评估潜在的合作伙伴时,应考虑以下几种因素,包括互补性(即和潜在合作伙伴联盟是否能与自己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相容性(指组织间的领导人之间是否合得来, 若彼此之间文化差异较大或领导人之间不能相处, 不能彼此信任则不易联盟成功)、双赢性(是指联盟结果能使各得所需)、整合性(是指联盟后在业务或组织上能否精简, 能否集合为协同竞争的整体)、一致性(指联盟双方在经营任务、经营理念、企业界文化、管理等方面的一致性, 表现为当遇到问题时, 双方能够很快达成共识)、潜在伙伴的综合实力对等性。她还提出要明确自身的核心优势, 确定联盟的领域,做好谈判和订约工作,为了维持长期合作关系, 双方都应做相关工作,包括联盟成员应保有的态度、对伙伴组织的文化了解、联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加强双方间的沟通、慎重修改合作协议等,最后处理联盟组织行为有损自身利益的对策。陈一君(2003)提出培育广泛的合作基础,慎重修改合作协议,“同中存异、异中求同”,加快联盟的形成过程,缩短联盟形成的时间,联盟的管理与执行要在战略与执行两个层次展开,增加战略联盟的柔性,强调联盟内的创新变革,降低联盟执行的路径依赖性,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吸收好的文化精神、摒弃不好的文化糟粕,创造一种融合性的文化,进行环境扫描、借鉴学习。魏光兴(2003)认为应对战略联盟风险的对策包括择合适的联盟伙伴、建立战略联盟的信任机制、协调战略联盟的利益分配、强化战略联盟的责任约束机制。张远凤(2002)提出无论是企业还是非营利组织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估体系,确保联盟绩效的合理公平分配。作为合作的一方,非营利组织既然也是利用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理所应当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也必须规定工作绩效及衡量标准。在明确双方的任务和绩效后合理分配,保证联盟双方的双赢。

问题总是层出不穷,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联盟必然会遇到风险与挑战,坚持联盟的信念,凭借着相应的对策一一攻克困难,最终会取得联盟的成功。

三、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联盟的动机

实现组织目标是激发组织结成联盟的最基本要求。然而,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作为两种属性根本不同的组织,一方面,它们参与联盟的动因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即使动因相同,结盟对企业或非营利组织造成的影响可能也会不同。因此,有必要分别从企业与非营利组织两个角度来审视这种跨部门联盟的动因(胡杨成等,2006)。

(一)企业角度

由于非营利组织固有的社会公益性,通过与一个形象良好的非营利组织建立联盟关系,企业可以改善其企业公民身份(corporate citizenship) ,提升公众形象和公众意识(Weeden,1998)。参与社区开发和志愿者活动,可以激发员工组织身份认同感和工作热情,改善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整体生产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员工保有率,降低员工离职率,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The Aspen Institute,2006)。非营利组织由于和政府之间保有特殊的关系,往往能够获得当地人口、立法或文化方面的关键信息,而这些信息很难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得。根据这类信息,企业可以通过有效地选择目标顾客群和道德实践,来提高市场份额并降低风险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结构、文化与核心使命存在差异,通过双方多层面的交流,有助于拓宽企业员工的视野并创造独特的学习机会,这些收益显然无法通过部门内部的交流来实现。同时,借助于非营利组织广阔的社会联系,联盟为企业带来了特殊的社会网络(蔡宁、胡杨成,2006),也带来更多的商机。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通过非营利组织向网络中成员传达社会公信,这种行为往往会被相关网络成员所广泛认同。因此,网络成员对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经由社会网络传递,使得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企业获得了网络成员的信任,也促使企业与网络中其他成员的合作,这样的结果是产品销售增加获利也得到提升。

(二)非营利组织角度

随着政府资助和社会捐款的减少以及公众对非营利组织提供的社会服务需求的增长,非营利组织开始寻求从企业那里获得更多的捐助,并把与企业结盟作为它们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联盟关系使得非营利组织的潜在收益来源多样化,减少了对政府部门资助的依赖性。非营利组织与大型企业结成伙伴关系,可以更多地吸引媒体,构建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提升社会认知程度,同时为非营利组织赢得那些原本属于企业的顾客群体创造机会。非营利组织同样可以通过学习企业部门高效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来获益。非营利组织从企业伙伴那里学到的新技能以及商业管理知识,有助于提高非营利组织的整体运营效率。综上所述,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结盟的动因如表1 所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企业的动因
 

[1]    

    上一篇:探析企业绩效评估的维度及总体设计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