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生态系统、公司治理功能延伸及重新建构
2014-03-07 01:13
导读:市场营销论文毕业论文,商业生态系统、公司治理功能延伸及重新建构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以商业生态系统为视角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维
摘要:以商业生态系统为视角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维度进行了划分,在分析公司治理功能延伸的基础上对公司治理进行了重新建构。研究表明公司之间及其内部参与者之间,在交易中都存在市场关系或契约关系,形成内外两个维度的商业生态系统。现有的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研究在逻辑上比较混乱,实际上在公司内外治理系统中存在一个完整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关键词:商业生态系统;公司治理;功能延伸;重新建构
市场主体及其所处的商业生态系统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上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公司的演进以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理论的演进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加入WTO以后,市场格局更加开放,市车发展,与他人分享财富的公司最终将会获得财富,而只注重自己的短期利益、损害系统总体利益的公司,最终的结果是损人害己。Lansiti和Levien(2004)进一步把商业生态系统的观点深化,认为商业领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重要,未来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商业生态系统与另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对抗,他们并倡导以商业生态系统“群落”考虑竞争战略,应对日益动态、无限竞争的环境。他们提出了衡量商业生态系统相对健康状况的三大标准,以及商业生态系统中处于不同地位组织的权变战略选择模式,进一步丰富了该理论。
由于经典理论主要从外在维度论述企业所处的商业生态系统,忽视了外部商业生态系统与内部商业生态系统的整合。但是,商业生态系统必须从内外两个维度来进行,企业外部商业生态系统从关系对象上包括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经济职能部门(税务局、证监局等)、中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券商、评级组织等)、资本提供者(投资者、债权人)、业务关系人(供应商、客户、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等)、直接或潜在竞争对手等。企业内部商业生态系统从参与者上可分为治理层(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管理层、员工、工会等。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事实上,公司之间和公司内部参与者之间在交易中都存在市场关系或契约关系,外在商业生态系统和内在商业生态系统在契约安排中相互依存,它们的系统整合能力的强弱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它们的竞争能力强弱越来越依赖于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风险承担能力和肌体健康。商业生态系统及其内外维度划分为人们提出如下启示:第一,开放的商业生态系统下如何界定企业与其他外部群体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相关的契约或非契约安排使外部和内部两个系统“共生共荣”和“共同进化”;第二,在开放的、复杂的、即时的、动态的、没有壁垒的全球商务生态环境中,公司治理的功能会得到什么延伸,如何对公司治理进行重新建构以给公司的和可持续发展一组均衡解。
二、公司治理的本质与功能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人与代理人都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造成目标函数不一致,加上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代理问题。鉴于中外频频发生财务丑闻,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主要问题。现有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是有关公司内外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和治理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的功能即是完善治理结构和完成权力制衡。1999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公司治理原则》中给出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明确规定了公司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它还提供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营运的手段。”此定义比较完整地概括了公司治理结构(狭义上的公司治理)的功能特征。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经典公司治理理论不能充分解释公司的目标,离开企业的性质和目标讨论公司治理不利于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主流企业理论一直认为企业是资本家的企业,公司的目标是保证股东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现实无情地击碎了以股东为核心的单边治理的美梦。长期以来,人力资本所有者对物力资本的驾驭和对股东利益造成侵蚀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也出现了一些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单边治理(他们认为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思潮。但是,企业是人力资本及其所有者和物力资本及其所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契约,既使“劳动能够雇佣资本”,物力资本的所有者也会在契约谈判中主张自己的权利。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股权分散化等造成政府管制和企业边界的柔性化,使得公司的相关利益者(如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有机会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来,企业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企业”,从而带来了新一轮的以“共同治理”(多边治理)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革命。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是有一定区别的,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控制权与组织租金优化配置”(杨瑞龙、杨其静,2001)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和权力配置,它来源于产权制度,反映了企业的社会属性。公司管理主要由经理人员制定和实施管理制度,实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公司管理职能,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属性。但是,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区别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密切的联系。公司治理对公司的支配、控制、管理和运营,其有效性来源于组织机构和产权制度安排,也来源于公司管理制度对这种制度安排的具体化和实际实施。公司治理本身不能创造业绩,它对业绩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公司管理来确保企业不断提高运作效率以实现经营成果最大化。随着企业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企业”,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范围都将扩大,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功能也将不断延伸和融合,公司治理的理念逐渐向公司管理中渗透,而公司治理越来越需要公司管理的技能和方法。这种发展更符合企业的本质和目标,也更符合公司治理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两者的割裂势必造成企业的灾乱:无法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和实现最大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