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罪犯罪形态研究(6)
       2015-12-31 01:08
      
	  导读:(6)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或者***性质组织以后,又以勒索财物为目的而绑架他人的,以绑架罪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或***性质组织罪
	  
          
        
        
          
        
          (6)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或者***性质组织以后,又以勒索财物为目的而绑架他人的,以绑架罪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或***性质组织罪并罚。 
  ① 有的观点以为,对此应以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实行数罪并罚。参见樊守录:《绑架犯罪研究》,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解》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75-76页。但这种观点显然违反了对一行为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因此为我们所不取。    
  [参考文献]    
  [1] 肖 文,宋 川.是绑架罪的中止、未遂还是既遂[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5):105. 
  [2] 陈兴良.刑法学[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73. 
  [3] 肖中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M].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4] 肖中华.绑架罪略论[J].山东法学,1999,(5):14-18. 
  [5] 陈忠林.刑法(分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59. 
   [6] 赵秉志.刑法新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33. 
  [7] 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 陈兴良.本体刑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79-380. 
  [9] 李希慧,孙光骏.论绑架勒索罪的几个题目[M].丁慕英//刑法实施中的难点疑点题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10] 大谷实.刑法总论[M].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14-322.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1] 周光权.刑法各论讲义[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7. 
  [12] 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705. 
  [13]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二庭.刑事审判参考(2002年第1辑)[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