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德治的调和(4)
2017-03-23 01:03
导读:在西方, 治理社会一手靠的是法律,一手靠的是《圣经》,法律管行为,《圣经》管灵魂和内心。“法律与道德代表着不通的规范性命令,其控制范围在
在西方, 治理社会一手靠的是法律,一手靠的是《圣经》,法律管行为,《圣经》管灵魂和内心。“法律与道德代表着不通的规范性命令,其控制范围在部分上是重迭的。道德中有些领域是位于法律管辖范围之外的,而法律中也有些部分几乎是不受道德判定影响的。但是,存在着一个具有实质性的法律规范制度,其目的是保证和加强对道德规范的遵守,而这些道德规则乃是一个社会的健全所必不可少的。”「9」(「美」E.博登海默著:《法-法及其》,第368页)。在我国,治理社会靠的是综合治理。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改革由经济改革向经济、社会、政治以及伦理文化的综合改革发展。对市场经济的整体道德评价转向对市场中的道德秩序与行为规范的关心和评价,因而法律和道德成了治理社会和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体系,而且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我国的市场经济促进人们的自立、竞争、效率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道德中来。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其原则就是要求等价交换,即交换的商品应是货真价实和双方的互利互惠,同时又尽不答应搞权钱交易。我国社会面临的状况和带来的首先是***题目,其突出表现是:在宏观方面,政府治理者一方以“三乱”来增加财政收进,甚至建立小金库,乱发奖金;社会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和社团)一方以各种偷逃税方式来转移和隐瞒利润。在社会组织(特别是)之间利用“双制度”长期存在的条件,大规模地、非法地侵占和转移权益,“三角债”是最突出的表现。在社会组织内部,治理职员利用国家“所有人缺位”以及改革赋予他们的“自主权”,为个人谋取利益;劳动者则利用抽象的“主人翁”地位普遍地消极怠工,追求分配利益的扩大化,而国家又使劳动者在缺乏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下岗,其利益受到损害。这样,一方面,信用题目几乎遏制了社会经济活动,另一方面,社会对***一致谴责,建立***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需要。其次是单纯谋利的动机和取向题目,表现为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再次是不择手段题目,表现为把致富与贸易贿赂、贸易欺骗、贸易投机、贸易偷窃和掠夺性开发经营;又次是对经济利益的态度题目,表现为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不对等交易和强制性签合同等;还有就是“搭便车”或“无票乘车”题目。不少人仍抱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使得国家权力被滥用,社会上贪污***、徇私枉法现象屡禁不止,固然采取多种措施,但各种职务犯罪行为仍然甚嚣尘上。这些现象的严重性在于,社会组织和个人普遍“陷进”了不道德的经济行为之网,对应当遵从的道德规则失往信任,将以不道德手段谋取利益作为普遍的行为准则。对此现象,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对一般的题目显得苍白无力。因而,随着中国经济进进全面的“系统整合”阶段,而全面的市场整合需要全面的伦理道德建设为基础,制度整合更需要以伦理道德观念整合为必要条件,社会对规范的市场经济伦理道德观念的呼吁已经越来越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全要共同行动,齐抓共管,协调一致,发挥的权威作用,发挥道德的感化作用。各级人大要发挥权力机关的主导作用,积极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力,加强监视,特别是有立法权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适应形势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所必须的法律法规,为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执法机关要按照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要求,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同时通过各种具体的执法活动,把基本道德观念的要求融于各项具体政策中,融于社会的各项治理中,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全社会的形成和完善。大力整顿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创建社会主义文明的法治环境,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