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若干题目探讨
2016-08-03 01:01
导读: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若干题目探讨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财务监控
[摘要]财务监控机制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然从监控结构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监控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上市公司依然发生各种财务失控事件。结合对相关案例的,本文以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监控的关键在于对不同监控主体如独立董事、监事会等的整合利用,在于如何实现和保证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有效运行,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财务监控机制 财务目标 外部监事 独立董事 信息资源共享 财务监控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讲,公司治理中的财务监控机制可以划分为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和外部财务监控机制两部分。公司内部的财务监控主要由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等监控主体来实施。与外部监控相比,内部监控不仅本钱最低,而且可以弥补外部监控主体事后被动监控的缺陷,能在事中、事前主动监控,从全方位维护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假如内部财务监控失效,公司不良行为就会给各利益相关方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从监控结构上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财务监控已经比较完善,从股东大会、董事会到监事会,从各专业委员会到独立董事,财务监控组织体系非常齐全。然而,就是在这种完善的监控结构下,上市公司依然发生各种财务失控事件。对此,笔者以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监控已经不单纯是监控结构和组织安排的题目,还在于对不同监控主体的整合利用题目,在于如何实现和保证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有效运行的题目,这也是公司持久竞争上风的关键。因此,本文拟结合相关案例,就我国现行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若干题目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题目 (一)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财务目标不一致,导致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失效 2003年9月,招商银行董事会决定发行100亿元的可转换债券。该事项尽管遭到以基金为代表的流通股股东的强烈反对,但在2003年10月的股东大会上,仍然由于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尽对上风而通过。该事件表明,上市公司股东之间财务目标存在差异,不同股东追求的利益也难于协同,从而导致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在不同股东利益取向的矛盾中失效。 从理论上讲,股东投资于公司的目的在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对于已经上市的股份公司,其股票价格代表了公司的价值。股票价格越高,公司价值越大。因此,追求较高的股价应当是股东投资的根本目标。然而,上述理论目标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实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别。对于流通股股东而言,股份转让依据股票的市场价格,股票价格越高,其所拥有的财富越大;对于非流通股股东而言,股份转让并不依据于股票的市场价格,而是主要依据公司的净资产,净资产越高,其所拥有的财富越大。因此,流通股股东的财务目标在于股票价格如何实现上升;非流通股股东的财务目标却在于如何实现净资产价值上升,两者的财务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对于可转换债券这种融资工具,其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价值,却不利于股票价格的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可转换债券在转股后,由于转股价格很高,可以增加公司的资本公积金,因此有利于进步公司净资产价值。但是可转换债券在转股后不仅会增加流通股份,造成股票供给增加,而且还会稀释公司收益,从而造成股价下跌。不仅如此,可转换债券转股还可以使非流通股股东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控制更多的流通股股份。换言之,发行可转换债券会造成流通股股东出钱而非流通股股东受益的现象。因此,发行可转换债券对流通股股东产生了负面,而大大有利于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现行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设计和运行原理决定了其必然受到气力较大一方(非流通股股东)的控制,从而,在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题目上,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显然是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