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将继续成为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
2013-08-29 01:07
导读: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毕业论文,国债将继续成为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一、2003年国债资
一、2003年国债资金的规模与使用方向 中央工作会议指出,2003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已达成共识,拟定2003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400亿元,这个规模体现了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的方针,将使国债继续成为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 2003年国债资金将主要投向五个方向:一、确保重大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三、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增强经济的后劲。四、继续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五、加快实施退耕还林,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近几年国债资金的投向情况与效益 从1998年开始,国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五年发行国债投资,用于刺激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大致测算,国债投资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至2个百分点,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50万个。 国债投资,既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又增加了技术改造的,特别是国债技改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1元投资就可拉动10元社会投资,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 尤为重要的是,从1998年开始,为了刺激内需,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大规模的国债资金的注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使得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飞速发展。 事实证明,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有效带动了地方、部门、企业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建设了上万个有利于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项目,为成功抵御亚洲危机和
世界经济增长减慢带来的冲击和,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增长潜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的情况下,利用国债投资促进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进我国化建设的具有创造性的重大举措,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从近几年国债资金的投向与动作情况看,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十分巨大的: 1、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据介绍,国债项目直接带动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配套资金和银行安排贷款约1万亿元。1998年国债项目投资带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带动2个百分点,2000年带动1.7个百分点,2001年带动1.8个百分点,2002年预计为2个百分点。2002年前11个月累计,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119亿元,同比增长23.4%.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形成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撑点 国债投资集中力量建成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据统计,这些年来,国债项目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更为扎实。 13年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累计建成投产基建大中型项目1553个,比前11年多1022个,其中,
农林牧渔水利业106个;能源687个;原材料工业241个;运输邮电通信业481个;城市公共服务业38个。累计新增固定资产42646亿元,比前11年增长10.1倍,其中,农林牧渔水利业2700亿元;能源工业15861亿元;原材料工业4275亿元;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15342亿元;城市公共服务业4468亿元。 到为止,全国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已投入1100亿元,用于堤防的600多亿元,大江大河大湖堤防得以加固。加高加固长江干堤3576公里,使其抗洪能力显著提高;在长江沿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库680个;大江大河综合防洪能力显著提高;退耕还林、水木保持效果明显,部分地区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国债投资还建设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到2001年底,安排过国债资金的工程项目,累计建成通车里程2.55万公里。建设铁路新线5500公里,新增公路7.6万公里,改建和新建机场35个,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 国债资金还支持了高项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截至2001年底,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国债投资已安排项目392项,总投资规模达到56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07亿元,其债投资近67亿元。一些项目开始初见成效,由于国债资金中有一部分专门用于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贴息扶持,很好地带动了银行和社会资金对技术改造的投入,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一些重点行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3、充实了城乡居民的“钱袋子” 国债投资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会。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1年,国债投资直接创造的新就业岗位达500万个,占同期新增就业岗位的五分之一以上。就业的增加,为居民购买力的提高提供了前提条件。 国债投资还为城乡居民增加了收入。就农村而言,运用国债资金开展大江大河治理、病险水库加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1978-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6%. 1998年以来,农村电网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共安排资金2885亿元,其中利用国债619亿元:全国农村到户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降了0.1-0.3元,每年可减轻农民电费负担300多亿元。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30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村村通
广播电视、高校高中扩招、中小学危房改造、血站建设,以及近1000项城市供水、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为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创造了条件。 从城镇来看,运用国债资金加强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通过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近几年的财政收入增长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国家几次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1998年至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5%,2001年增长8.5%. 4、加快了中西部经济的发展 国家还利用国债投资加大了西部开发的力度,开工建设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跨世纪宏伟工程。在地区分布上,国债资金坚持了向中西部倾斜的方针。2001年中西部国债项目个数占了60%以上,国债项目计划总投资也占了50%,分别比当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中西部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占全国的比重高4.9和11.6个百分点。国债资金的注入,缓解了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的矛盾,在这些地区投资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此外还有大量的城乡电网改造工程,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西部地区天然保护工程等等。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大大改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面貌,为提高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还有2.7亿元国债投资被安排进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结束了10万多个行政村不能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安排760亿元国债资金,总投资3800多亿元,使一大批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的供水、供气、交通等得到有效缓解,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方便了居民生活,市容市貌也大为改观。安排57亿元建设人畜饮水和治砷、治氟工程,改变了贫困地区缺水面貌,解决了30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清洁了水源,改善了农村的生存环境和卫生条件。在社会事业方面,5年来国家累计安排国债投资220亿元,同时带动各级政府和社会配套投资500多亿元,用于高校和高中扩招、西部一省一校和西部大学
校园网、西部中等职业、中小学危房改造以及中央部委高校“筒子楼”改造和“煤改气”、地方血站和疾病控制机构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