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解读电视(1)网(5)

2013-10-26 01:06
导读:五、变位转移 "虎翼"呈现的警察片风貌,和「另外一边世界的关系,和前述两部美国影集极为不同。首先,片名就不一样:The Sweeney代表的是一个组织--虎
五、变位转移
  "虎翼"呈现的警察片风貌,和「另外一边世界的关系,和前述两部美国影集极为不同。首先,片名就不一样:The  
Sweeney代表的是一个组织--虎翼小组,而不是其中的个人。事实上,Sweeney一名是「虎翼小组的敌人,依「虎翼小组的伦敦腔谐音所取的俚语名。谐音俚语本身,就是对语言的一种暴力,是语言的一种变位转移。在此,它代表警察单位和其缉捕的歹徒,说的是同样一种语言,这使得两者之间的地位有扯平的现象。事实上,电视上的暴力,其实就是我们在真实生活里所遭遇的冲突、事件与人际关系,经过变位转移后所形成的故事体。
  剧中主角瑞根和卡特尔,虽然和史、塔二人一样,都是使用不合常规、怪异的办案手法,但是在本剧中,警察和歹徒在个别不合常规的举止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人为差异。某一集里,督察瑞根甚至乱翻上司的办公室,想要一探本来是机密文件的年度报告,到底对他有些甚么评语。这种等于是犯罪的行为,在影集里1硐值煤孟蟛⒉恢档么缶小怪。而且他一面翻,还一面和警官卡特尔讨论最新的案情。最后卡特尔帮了瑞根的大忙,把有关他的报告内容原原本本的引述给他--原来卡特尔也运用了他的侦查特权,从打字单位找来了报告。有意思的是,报告中所述单位方面对瑞根的看法,正是他反权威的态度。
  此外,瑞、卡二人多次遭逢残暴的斗殴场面,透过电视的符码,他们这种行为均属合法正当。我们看到卡特尔被一群坏蛋围攻,遭到一顿毒打后,才发现那些人原来是来自另外一个单位,而误以为卡特尔是歹徒。至此,暴力的离异行为产生了新的意义,而离经背道的出轨世界和合法的世界,也合为一流了。
  可是「忆想的功能,并不需要我们自觉性地,或有组织地意识到,"虎翼"和现实世界隐喻关系的运作方式。(事实上,一般对电视暴力和真实暴力之间异同的误解,正表明了这种意识感觉丝毫不具自觉性。"虎翼"观众最关心的是,故事内容要适切、要有涵意、还要好看;也就是说,它的神话性必须出现,将电视媒介和故事体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矛盾的是,在此同时,观众或许也正在有意识地担心着,暴力以及英雄人物的不当行为,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可是他们的要求;故且谎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事实上,"虎翼"剧中第三层次的神话意义,并不像"警网双雄"或"轮椅神探"中,那么强调个人以特定的世界观对付各种事件。"虎翼"中的世界是防卫性的,事件的发生不可预料,警匪双方虽然彼此知之甚详,就外延的意义来说,他们都和社会上其它人格格不入。
  我们从某一集故事可以看出这一层来:警方知道在警力监视之下的坏蛋「老波」,又要动手大干一票了,而老波也知道谁在盯着他、他该怎么做。于是他叫了两名应召女郎来,命令她们宽衣解带,这表示他将要进行「没有嫌疑」的行为的信号。此时手持照相机,在对街公寓秘密监视的警察,和观众一样,都放松了戒备,开始欣赏眼前这一场好戏。当所有的人都全神贯注地盯着那「随意拉开的窗帘后面之时,一批打手偷偷摸进警察藏身的公寓,向监视人员扑了上来,双方当然立刻大打出手,战火并殃及公寓里一户人家。可怜一家人正围坐桌旁看电视,这伙人突然打上了走道,桌椅家具四散乱飞,大人小孩鬼哭神号,他们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一辆婴儿车顿时也成了武器,一个坏蛋跌到上面,立刻被三名警察像射弹弓一般,头下脚上的扔往墙上去。而此刻老波见计得逞,当附近所有的警察都赶往打架现场时,便拔脚开溜了。
  而观众忙于观看警匪双方的大斗法,看到平常本来代表安祥,与我们如此接近的家庭生活、婴儿车和家屋,遭到这么不留情的破坏,却竟然也没有甚么不妥的感觉。不管在外延的秩序上,"虎翼"的行动是多么的乖离常轨,对我们陷于不景气时期的社会来说,它面临危险与敌意环境时候所采取的非常自卫手段和决心,倒挺合大家的胃口。
六、不景气时期的电视
  "虎翼"里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好人打坏人,最后好人打赢、天下太平、秩序恢复的世界。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不可测、段落式、只知现在的事件。他们无法主动地操纵事件,只能兵来将挡的因应--正如当年英国大船舰对冰岛小炮艇,今天英国军队对北爱尔兰革命军的反应模式一样。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他们的家居生活,也不似铁汉享受的安定舒适的学者式生活。没有任务的时候(或甚至在出勤时也是如此),"虎翼"的男性不是在待命,就是喝酒,或和同事竞争追女孩子。难得几次演出瑞根在家的镜头时,他不是坐着,而是站着,好象家也只不过是他和外界街巷构成的真实世界之间,保持联系的另一个地方而已(镜头最前面是一架电话、塞满了啤酒的冰箱,和一把电壶)。影集里虽然并未着意描写他的家居生活,却概略地提供了一些细节。这些细节暗示了瑞根除了在工作上的烦恼之外,家庭生活也不顺利,在在都加强了这部影集写实的企图。它所传达的神话寓意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身分地位没有所谓的永久性,随时遭遇挑战,可是只要拥有内在的动力和技能,还是可以为自己开拓出一番差强人意的人际关系和事业的成就;而敌意则不但来自外面的世界,也同样来自威权机关里的上层阶级。
  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其实正是"虎翼"一剧里最复杂的成份之一。影集里的歹徒,通常绝少单独出现,他们身边除了惯常出现的喽啰之外,另外还围绕着会计师、律师和女人。这种景象在布尔乔亚阶级、安全至上的社会里,更加强了他们作为攻击目标的正当性:犯罪集团对合法企业组织的仿效,使歹徒获得了企业机构里特有的非人性的组织权力,使得他们不但是坏蛋,而且还是坏蛋的头头。这种安排使得观众较易与瑞、卡二人认同,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无份于我们工作单位的所有和控制权。
  更值得注意的是瑞根和卡特尔两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史塔基与哈区的交情不同。史、哈二人地位相当,在警局属同一阶级。他们比较孩子气,对话之间常带有一种哥儿们的暗语,而两人间非语言的动作更具有极大的意义;他们常常交换眼光彼此示意(这种眼光的交换不但加强了他们的交情,也更显示了别人不是他们一伙的感觉。他们经常有身体上的接触,流露出彼此的感情,而他们在一起时的姿态也是放松的。他们的认知过程一致:「你心里也在想我正在想的?他们之间唯一可能需要克服的障碍,就是美国社会传统上对大学生和没上大学的人之间存在的扞格的迷思。比方有一回,史、哈二人一同陷在一座封死的房子里,大学毕业的哈区,便开始用数学计算两个人还能支撑多久,而讲求实际的史塔基则四周探查以寻找生路。事实上,他们两人的差异产生了更坚强的组合,因为他们得以撷长补短,形成了极为有效率的搭档。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但是"虎翼"里面的卡特尔,却只是瑞根的下属。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好,彼此站在同一地位上竞追女人、开玩笑、讨论案情。在私人交情上两人没有差别,可是在工作上却有上级下属之分;卡特尔在剧中想要升级到瑞根的阶级,镜头的焦点也主要在瑞根身上。瑞根的行动,只受到他上级的限制,而卡特尔J艿阶约荷矸郑ㄒ簿褪侨鸶的下属的限制。瑞根可以反权威,因为那暗示了对外在社会压力的态度,可是卡特尔2荒芟袢鸶那般地反权威;他虽然也有同样的立场,可是只能点到为止,因为瑞根就是他的上级。瑞根借重卡特尔的支持,并藉卡特尔的存在和他自己反权威的态度,为他个人世界建立了一个生活空间。
  "虎翼"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充斥了减薪、通货膨胀、生活水准低落的日子里,阶级之间的仇恨敌意是没有必要的。瑞、卡二人之间的关系,为观众树立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两个不同阶级的人,同处在一个充满了敌意的环境里,可是在他们通力合作之下,彼此都得到了个人的满足--尽管从属的「阶级」还是得不到「平等。因此,"虎翼"呈现了一个克服了阶级分野的社会,因为这两个「阶级」的人(瑞根和卡特尔),对人生的态度类似,行事的方法相同,使用的语言也一致。他们的地位虽然不同,但看起来并未因此而有任何紧张冲突。卡特尔看来对自己所居的从属地位相当满意,因为两人的价值观一致(瑞根本人」的谈话举止,也完全是工人阶级的调调。因此,"虎翼"和"警网双雄"两部影集,共同拥有一种将阶级关系「拟人化的特质,正如另外一种所谓的社会现实--「新闻报导」,将产生新闻事件的社会力量加以拟人化一般。两者的手法,如出一辙。
  电视新闻和警察系列影集,有其相通之处;如果说警察影集系真实生活事件象征式的转移变位,电视新闻则是同一事件的转喻。新闻内容的主角,多半是少数一些众人皆知的政治人物,他们在新闻里一再重复的出现,而他们在电视新闻中呈现的方式,往往与其文化性的功能有关,和其所行所为反而无甚关系。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日常生活中不可测的事件,经过电视上熟悉的人事物组合,获得了一定的意义。而新闻报导对灾祸、意外,以及人情趣味事件的偏爱,也使得人们和外在世界的关系,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结构。新闻以一段段简短的镜头,浮光掠影式的报导彼此不相关的题材,和"虎翼"与"警网双雄"的手法如出一辙。播报员、新闻片、图表、静片、各种表象的花样虽多,传达的内容却一再重复。
  但是,在电视新闻播出前的制作过程中,却受到远比警察系列影集为大的文字意识型态的干预,亦即对事件成因与过程的报导解说,必须做到明晰、精确、平衡、前后一致,与「合逻辑。这些原则,来自合乎文字传统意识的新闻符码,而一般对电视新闻的批评,也往往正鉴于其不符上述要求之故。许多人认为,煽情、琐碎,以视觉效果为出发点的作风,正是电视新闻标准堕落的证明。罗宾?戴(Robin  
Day)--英国电视上一位甚受敬重的政论家,即曾撰文批评。他认为三十分钟形式的电视新闻节目就好象:
  一个新闻事件的万花筒,报纸头版标题的电子版,外带一点点内文。虽然报导了事件的主要事实,却深受视觉材料有无的限制。新闻影片的剪辑取舍,往往取决于其在视觉上最具感性或暴力的效果……电视新闻对事件经常只作基本事实的报导,却极其缺乏进一步深入的阐释。结果,它充其量只不过成为明早报纸的内容预告罢了。(1975,p.  
62)
  换句话说,电视最大的缺点,即在于它是「电视。而罗宾?戴的确也向安南委员会建议,电视新闻应该成为一种他称为「屏幕」的报纸。不过,他对于电视新闻只是报纸内容预告的看法,却大大地忽略了电视媒介自身的力量,也过分强调了印刷媒介对电视媒介的优势。
  比方说,对收看电视新闻的数百万观众而言,看一次新闻就会看到所有的新闻,因为在一连串的新闻项目中,避看其中一节的机会,远比跳过一两页报纸不看的可能性为低。而所谓的电视对于新闻事件只作少量的报导一说,也不尽属实。以"十点新闻"为例,开场的一项新闻约有六分钟之久,从六个不同的角度报导,共有一千四百五十字以上,并播放了三段不同的新闻影片,比起次日各报对北爱尔兰的报导要详尽多了。当然,这种现象多少也因为电视和报纸新闻对象的重复,使得报纸多少将新闻报导的功能让渡了一部份给电视。反之,电视本身也经常成为报纸新闻的好题材。换言之,两个媒介之间既有相倚,又有互补的作用。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但批评之言竟出于罗宾?戴之口,才是真正最令人惊讶的一点:他以一位素负盛名、经验丰富的电视政论家的身分,竟得诉诸于印刷媒介来发表他的不满,而同时又仍得在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中继续工作下去。这显现了一个事实,就是持文字意识的优秀份子,无力将电视扭转成他们要求的形式。罗宾?戴本人,就是电视上最大矛盾的一个代表。
  电视对于事实的处理,先天即有的矛盾不止一端。除了新闻之外,体育节目里也充斥了一大群评论员、专家、图表,与讨论分析;这些形式和政治选举时,使用的报导方式没有二致。经由这些手法,电视版的体育报导,为这些运动比赛,加上了一种现场观众感受不到的文字意味;而现场观众本身的经验,则偏向于集体、现场立即感,以及具有阶级意识。而在电视上的运动比赛,以足球为例,则添加了其它价值:赛事变成叙述的一部份,体力的色彩被冲淡许多,裁判永远是对的(代表着外在界定的绝对权威),而胜负之争则深受偶像崇拜的影响。因此,所谓运动,和电视上的运动,事实上大异其趣。电视运动的观众,远比球赛现场的观众为多,性质也不尽相同。
  还有一种矛盾,则出现于我们在前一章详细讨论过的警察影集中。在此,我们再以另一影集"无敌女金钢"为例加以讨论。
  女主角苏佳美的右臂和右耳,都是人工制造的精密仪器,力大无穷、辨音千里。她以她超人的能力主持正义、除暴安良;这些都代表了现代社会视男女为平等的「意愿。但实际上,我们的社会当然并未把这种「意愿转变成为「事实,连佳美本人也不例外。她虽然扮演了传统上原属于男性的角色,可是她仍然是男人眼中的女人:文雅有教养、乐意替上司冲咖啡、穿著动人、合乎男性对动人的定义。事实上,这虽然是一部以女性为主的影集,片中却仍然充满了男性沙文主义,比强调男性化野心气息的"虎翼"影集还要明显。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6页: 5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警惕影视女性形象的集体陷落(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