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梦想与流放者的困惑(1)(5)
2013-10-26 01:06
导读:[1]见郑晓龙(导演)等:《刮痧——走向人类的家园》,《影视纵横》2001年第6期 [2]早在30年代,李健吾先生评论卞之琳先生的《断章》时就已指出了作品
[1]见郑晓龙(导演)等:《刮痧——走向人类的家园》,《影视纵横》2001年第6期
[2] 早在30年代,李健吾先生评论卞之琳先生的《断章》时就已指出了作品相对于作者的独立性,认为评论者的议论与作者的原意之间应视作有“相辅相成之美”。现代阐释学则为此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可见[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王才勇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 这可以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来解释。参见[美]霍尔:《荣格
心理学》,冯川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
[4] [英]哈耶克:《社会科学的事实》,载《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贾湛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
[5] 转引自[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3页。
[6] 参见[英]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瞿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8页。
[7] 对此更为细致的分析,还可见苏力:《关于抗辩制改革》,《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以及[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邓正来译,载《法律的文化解释》(梁治平编), 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80页。
[8] 参见周光权:《刑法诸问题的新表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335页。
[9]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作为文化体系的常识》,载《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王海龙、张家渲译,中央编译局出版2000年版,第99-101页。
[10] 主要是通过孙悟空“偷吃蟠桃”、“大闹天宫”以及“盗取仙丹”这几处故事的重述,控方律师试图向法官表明“这是一只残忍成性、粗鲁顽劣的猴子”,这种对暴力的崇尚却代表着中国的传统道德和价值观。而许大同作为电子游戏的主要设计者,将孙悟空作为游戏的主角,“将把孩子们引向一条效仿暴力之路”。许本人的暴力倾向也可以从中窥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11] 对于权力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可参见[法]德赖弗斯等:《超越结构主义与解释学》,张建超等译,光明出版社1992年版,第240页;[法]福柯:《知识的意愿》,载《性史》,张庭琛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83页以及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2页。
[12] 参见[法]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车槿山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8-19页。
[13] [法]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
社会学引论》,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8年版,第192页。
[14] 这里可能涉及到法律对生活事件的“格式化”和“剪裁”功能,相关文章可见苏力:《纠缠于法律与事实之间》,载《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以及强世功:《乡土社会的司法实践:知识、技术与权力》和赵晓力:《关系/事件、行动策略和法律的叙事》,载《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 关于权力/知识的关系,可参见福柯的精妙分析,[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城、杨远婴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9-30页。
[16]《愚人船》是德国大诗人布兰特最有名的一篇寓言。以此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很多,比如[美]凯瑟琳. 安.波特:《愚人船》,鹿全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福柯以此来比喻精神病人(疯子)被流放出理性和文明世界。参见[法]福柯:《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刘北城、杨远婴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一章尤其是第5-22页。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7] 王得后:《刮痧的编导思想》,载《电影创作》2000年第6期。
[18] 参见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5页。
[19] 参见[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42-43页。
[20] 参见前引19,第23页以下。
[21] 参见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三联书店1997版,第181页。
[22] [德]歌德:《浮士德》,董问樵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献词”第2页。
[23] 苏力:《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载《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3页。
[24] 参见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自序第6页以下。
[25] 原文可参见王元化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的笔录,转引自吴士余为《三联评论》系列丛书所写的“策划人语”。
[26] 参见胡适:《三论问题与主义》,《胡适文存》(第一集/第二卷),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143 页
共5页: 5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