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超文本文学形式美学初探(2)

2015-09-17 01:15
导读:??7.拥有路径选择权的读者便可视为书写者的说法,未必服人。与在网络接龙故事中进行互动书写的读者比较起来,乔伊思的多向读者也仅是意义组合者,

 
??7.拥有路径选择权的读者便可视为书写者的说法,未必服人。与在网络接龙故事中进行互动书写的读者比较起来,乔伊思的多向读者也仅是意义组合者,因为毕竟没真正参与文本书写。允许读者输入书写是比较特殊的超文本功能,所造就的文本不妨以互动书写文本名之,本文将讨论的网络接龙和「多人联机角色扮演游戏」(MUD,Multi-UserDungeons)均可归类于此项目之下。这类作品对传统文本以及作者定义的冲击,更甚于上述互动阅读文本。这类作品的出现也同时宣告一种「新文学人」的诞生:参与者既具读与写的身分,大可以「读写者」谓之。这个新读者并非凭空创造出来,而是和超文本的进展习习相关。「读者书写」("Readerswrite,"Priceandcompany,引自Moulthrop1998a)正是当今网络(Web)的流行现象,留言板、讨论区中读者的参与自是不在话下,新颖例子如亚马逊书店,每一本书的专属网页都提供使用者评论空间,参酌使用者所输入的正负面书评,读者可能做出比较好的购买选择(Moulthrop1998a)。一言以蔽之,超文本含书写开放的成分,是由读者参与书写而共同形成的,因此,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共同建构起来的超文本,已不归属单一方,而是读写者的公物。
 
?三、纯文字超级链接:重审超文本经典

??8.乔伊思的《下午,一则故事》(afternoon,astory)称得上是早期超文本小说经典。八七年在器协会的第一届超文本会议(ACMHypertext)正式发表,磁盘版于九0年由东门系统公司(EastgateSystems)进行商业发行。当时阅读正萌芽,超文本概念的也大都限于一般信息文件之间的切换,尝试将超文本提升为小说创作的一种新形式在当时算是相当前卫的作法。小说名家库佛(RobertCoover)九二年曾在《纽约时报》书评专栏撰文,以耸动的〈书之终结〉(“EndofBooks”)为标题,赞誉这部作品是「超文本小说的祖师爷」(Coover1992)。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9.历年来超文本学术引用这篇作品的次数相当频繁,不过这个经典地位近来备受质疑。首先,在连多的超文本文学课堂上,学生反映这部小说的情色读来「令人厌恶」,并有轻视女性的嫌疑{2};出手最重的批判应属九八年三月十五日网络版《纽约时报》书评。评论者米勒(LauraMiller)乃《沙龙》(Salon)资深编辑,点名《下午》和《胜利花园》(VictoryGarden),指称阅读这些作品像是漫无目标的游荡,因为相互连接的各「文页」(lexiaorblock)并没有重要性的差别,彼此之间的超级链接也没多大意义。米勒进而宣称这样的阅读实在是毫无意义而且无聊透了,最后还质疑这类新型文学的前景。米勒书评摆明挑战库佛〈书之终结〉和〈超文本小说〉("Hyperfiction:NovelsfortheComputer,"1993)两篇短评所代表的乐观论点。随后超文本学界的重量级人物摩斯洛坡(StuartMoulthrop),即《胜利花园》的作者,回应并驳斥米勒,指出《下午》和《胜利花园》的「阅读结果和开始一部分是由读者先前的阅读路径来决定的,因此所有的(超级链接)选择都非常重要。」(Moulthrop1998b)
 
??10.摩洛斯坡此次的回应很简短,不过他本人和学院同侪早已花了不少力气建构多向阅读美学,以因应这类新文本所带来的阅读冲击。以连多的整理为例,他同意乔伊思的「终结」(closure)看法,认为读者进入「无头无尾」的多向文本,可随时终止阅读,而故事也跟着终止,但更有意义的是,同一文页中的一个字可能在下次阅读时,带领读者进入另一地方(Landow1997:192)。连多阅读《下午》,如是观察:在文页之间移动,读者常常碰到场景、叙述者、主题、时序等叫人困惑的变化,但有两件事会发生。首先,读一会之后,读者会开始组织叙事次序,因为某些文页之间明显的有互补或敌对的形式关系。接着把某页摆在某段顺序或路径上……,之后读者到达这样的境界:最初接触的不协调和困惑都消失了,像是感到满足。读者已到达,或说创造了──终结!(Landow1997:193)
上一篇:从解放到迷茫——中国流行歌曲20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