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文本文学形式美学初探(4)
2015-09-17 01:15
导读:??18.超文本文学中的超级链接除做为一般连结工具之外,透过创作想象,本身可另行出具美学层次的内涵。在纯文字连结滥用时期里,有几部作品尝试摆脱
??18.超文本文学中的超级链接除做为一般连结工具之外,透过创作想象,本身可另行出具美学层次的内涵。在纯文字连结滥用时期里,有几部作品尝试摆脱单调形式,并赋予超级链接这项功能更多联想性的(suggestive),放弃单调指示性的连结(indicative),或状似漫无目标的串连。
??19.〈谎言〉("Lies")出自麻省理工学生皮尔(RickPryll),虽是课堂习作,但因超级链接部分有相当别出心裁的设计,近年来备受重视和讨论。{5}〈谎言〉涉及一男一女藉共有的
日记分享彼此的内心告白、猜忌、偷情、说谎等等男女情事。每一故事的文页有两个超级链接供读者选择进入下一片段,这两个超级链接一律定名为「真话」(truth)与「谎话」(lies)。乍看之下虽是了无新意的爱情短篇,然而却因这两个超级链接的存在而使得故事的内涵和意义变得丰富。读者在选择超级链接按钮时,会意识到自己犹豫着到底要听叙述者的「真话」或「谎话」;而不管读者选择哪一种故事接续,心中仍是无法以黑白分明的态度将叙述者的「真话」当真或把「谎话」当真的谎话来看待,因为「真话」与「谎话」这组相对语言对小说读者来说,真真假假假亦真,两者之间根本没有绝对的定义界线。
??20.小说形式设计上所营造的不确定感进一步叙述内容的意义稳定性;如是认知,读者又得花心思猜想日记中的偷情坦白究竟是真实事件?亦或是一方所编造的文字报复?小说如此里外扣应,不确定感的主题表现相当成功,和「故弄虚实」的后现代阅读很对味。根据测试,本篇阅读至少可得到五种结局,或是男女重修旧好,或是作者出面谈情节的修改等,各不相同;至于阅读路径有多少,则端看读者的阅读耐力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1.摩斯洛坡在超文本和创作上都有杰出表现,九八年BBC/2电视台《》系列(TheNet)邀请他上节目谈超文本小说,可资证明他在这一行的地位。多部作品中,《漫游网际》(Hegirascope)从标题到内容都值得用另类阅读角度来欣赏。
??22.hegira原意是逃难或旅行,scope则是领域或范畴的意思,把这个新组合字翻译成「漫游网际」,主要是文中一句话:「不停歇的地点变换──无形骸的漫游」("Thisrestlesschangeofplaceforplace:ourbodilesshegira")。无形骸的漫游指的是网际浏览者藉由超级链接,在文页之间穿梭,亦即在网络制动空间(cyberspace)不断跳跃。一般网络阅读过程中,浏览者可随时打住,何来「不断跳跃」或「不停歇的地点变换」呢?这现象的确出现在《漫游网际》的阅读过程上。读者若不去碰嵌在网页里的超级链接,也不锁定浏览器本身的传输停止功能,这部作品每隔三十秒便自动翻页,一路带领读者畅游其中的非线性内文。自动翻页的效果其实来自每一页背后的定时连结(timedlink)程序代码控制。早期《网景浏览器》(Netscape)的第1.1版提供这项「更新指令」(refresh),摩洛斯坡立即到超文本创作。
??23.同行里著名的《超地平线》(Hyperizons)网站管理者谢马特(MichaelShumate)自称:阅读时,「定时翻页逼得我神经紧绷──这股刺激和内容的开展很适巧地同步搭配发生」(Shumate,c)。之后的评语称誉这部作品塑立了里程碑,值得超文本作家仔细。谢马特后来以身作则,依样画葫芦,写了一篇《自以为是》(HolierThanThou),成就却是逊了一筹。另有阿美利卡(MarkAmerika)为美国国家基金会制作的Grammatron。此作序曲部分也借用《漫游网际》的自动跳页设计,连色彩风格都有点类似,其余文页的文字叙述则恢复为一般常用的纯文字超级链接。比较起来,仍无法突破《漫游网际》的影响而自成一格。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4.《漫游网际》出现于一九九五年,网络上看到的是一九九七年十月的增订版,内容由多组情节不相关的小说和独立文字片段构成,有短论、书评、隽语、
笑话,杂七杂八;作者自觉意识非常强烈的叙述口吻彷若小说名著TristramShandy,冷嘲热讽不断。叙事形式难以符合小说的传统定义,不过心怀对hegirascope这个组合字的体认,之后任由小说自动翻页带领阅读,漫游网际便不再只是纯粹的随意浏览,反可略窥杂乱底层潜伏一整体秩序,如此观照,形形色色不相干的网页遂浮现一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