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超文本文学形式美学初探(7)

2015-09-17 01:15
导读:??39.稍加扭曲、扩大巴特的原意,若读者不只是意义的生产者,而且也可直接参与文本的生产,那么理论上这种「书写者文本」无疑是更理想的文本。网络

 
??39.稍加扭曲、扩大巴特的原意,若读者不只是意义的生产者,而且也可直接参与文本的生产,那么理论上这种「书写者文本」无疑是更理想的文本。网络接龙不正是完美的具体例子?读者兼书写者,意义消费与生产全部自行掌握,够理想了。只是这样的文本注定成为比较缺乏创新动力的大众书写,想不断追求形式变化的人只好另辟疆域。先行的印刷文字接龙或许是接近「书写者文本」的另一可行方案,但执行上不方便,而且只能以区域性的零星个案出现,不具高度流通与传播能力,因此难以符合「理想文本」的普及化定义。九0年代网络接龙成功崛起,是否受「书写者文本」概念,或仅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一时还难以断定。
 
??40.谈网络小说接龙的,第一代《蜜网》(Waxweb)是先锋,工程之浩大、形式之创新,当时可能是史无前例,在Windows3.1的网络文学界相当引人侧目。主持人布莱尔(DavidBlair)原先在九一年拍了一部叫《蜜蜡》(WAX)的电影,号称是第一部以多点广播系统架构(Mbone)在网络上播放的影片,之后改编为网络接龙,故事融合文字、3D图案、影片。最初以MOO(MUD,Object-Oriented)为架构,溶合网络(Web)功能,开放给参与者自行加入各种情节片段和影像,后来大约在一九九四年终止计划,改以封闭式的网络版发表。
 
??41.同时期的《超文本旅馆》(HypertextHotel)也值得记一笔。由库佛挂名发起,站台设在布朗大学,也是结合MOO和网络的超文本小说接龙实验,但只允许纯文字情节的输入。已拆台,九七年的网页上只留残目,现今则已全无影踪。{7} 
??42.这两个超大型计划出现于泥巴虚拟社区鼎盛时期,借用MOO的互动书写以及网络的超媒体展示功能,揉合转化为网络接龙,一方面改善虚拟社区游戏内的文学性不足,一方面增强当时网络的互动书写功能,就提升超文本文学品质和创新形式而言,主持人的动机和成就令人赞叹。两者相继停摆,原因也不难理解,后继而起的接龙使用更简便活泼的书写界面,以及更容易融合超媒体功能的程序语言,旧式计划当然注定淘汰。Windows95时代起,使用共通网关接口(CGI)的接龙蓬勃发展,内容花样繁多,可是形式比较起来却了无新意。以《永不完结的故事》(NeverendingTale)为例,允许读者由任一文页开始阅读并可添加自己的路径,整体而言,读者获得多向读写的自由,但表现形式的成就也仅止于此,内涵总限于文字消费层次与大众写作格局。由是观之,第一代《蜜网》和《超文本旅馆》的互动书写先驱地位值得记录。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43.九八年底,《蜜网》终于在原站推出最后定版,将旧作重新包装,但仍属封闭式作品,因此只能列入互动阅读文本一类来讨论。在表现形式上,这部巨著的新旧版都采用静态图案、动态影片、3D影像做为超级链接或串场的媒介,文字故事与各种超媒体剧情揉合演出,形成一种新的叙事体,所呈现的互动阅读美感也迥异于一般纯文字超文本作品。
 
??八、「活小说」:文字虚拟社区
  
??44.?「多人联机角色扮演游戏」或简称泥巴(MUD,Mult-UserDungeons,Domain,orDimension),大致可分为战斗型与社交型两类。社交泥巴的文字虚拟社区通常倾向以真实或可能的未来世界为仿造对象,个人角色的扮演则完全开放给参与者自行定义,不像一般战斗泥巴是从选单里挑选,而在交谈功能上有点类似泥巴的IRC(Internet-Relay-Chat)和BBS上的聊天室则缺乏虚拟的活动背景,也没有提供充足的身分定义空间,因此要进行所谓的角色扮演实在很勉强。
 
??45.社交泥巴的角色扮演游戏给参与者的想象空间可说是无限的,也由于自由发挥的允许,虚拟社区不仅拷贝了真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犯罪等问题,更由于真实身分和虚构身分之间暧昧关系所形成的保护膜、角色扮演的高度易动性,以及虚拟社区缺乏约定俗成的社会禁制(inhibition),里头的互动关系远较真实世界来得庞杂(Sempsey1995:8)。
上一篇:从解放到迷茫——中国流行歌曲20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