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老舍话剧之魅及其当代影响(1)(2)

2016-11-29 01:11
导读:在平民世界取材的问题上,还有一点不能忽视,这就是与上海等大都市相比,北京城虽然 也很大,甚至是皇城国都,但自古以来,北京这片土地上就更多

  在平民世界取材的问题上,还有一点不能忽视,这就是与上海等大都市相比,北京城虽然 也很大,甚至是皇城国都,但自古以来,北京这片土地上就更多地带有一股特定的平民意味 和乡土气息,这是北京城特有的性格,因此,抓住了平民的心态与性格,在某种意义上也就 抓住了北京城的本质和特点,这也是老舍及其影响下的当代“京味”剧作家们的重要共识和 情感基础。
  第二是叙事结构上的相通。对老舍话剧的艺术结构历来有两种概括:一个是“世态画卷式” ,另一个是“人物展览式”。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共同显示了老舍话剧写实型的基本体式。 但是,人们也注意到,在老舍这种纯朴的写实的话剧体式中,又蕴含着一种诗化的特色。有 学者把老舍《茶馆》看作是“写实型体式诗化的又一高峰”[3],这种诗化体现在 哪里呢? 从“世态画卷式”的角度来看,诗就“化”在老舍透过几幅影响社会历史进程的典型生活场 景,表达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完整理解,使得一部话剧在艺术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巨大的 张力和韧性;从“人物展览式”的角度来看,诗化则体现在剧中的每一个形象,既是那样的 真实具体,又都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象征意义,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都超越了 具体的人事而具有形而上的哲学意蕴。老舍话剧在结构上的这种特色明显影响了当代剧作 家的创作。比如李龙云的话剧《万家灯火》,在结构上将历史与现实从容地揉捏在一起,将 京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快乐与辛酸娓娓道出,使人们透过该剧感悟到生活赋予每个人的那 一份甘苦,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那一份永远的向往。在这里,日常生活、美好理想、普 通情景、诗化哲理都自然地交织在一起,极具老舍《茶馆》的神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老舍话剧的结构,既开放又相对封闭、既视野开阔又自成体系,使得戏剧冲突看起来比较平 和、舒缓,很少白热化,不像曹禺剧作那样紧张激烈,但内在蕴含却更加深沉,包含的意蕴 也更趋复杂。老舍话剧在结构上的这一特点,也对当代戏剧创作影响深刻。比如何冀平的《 天下 第一楼》就最为典型。无论是《茶馆》中的“茶 馆 ”,还是《天下第一楼》中的“饭馆”,在北京都是各色人等的聚散地。无论是《茶馆》中 的“茶文化”,还是《天下第一楼》中的“食文化”,都同属老北京的“饮食文化”。两剧 所使用的语言都是“京味十足”,并且都以一个小老板为主要人物,都以讲述生活本身为主 ,这些很自然地造成了两剧在人物、氛围、语言和格调上的相似性。再比如由叶广芩的同名 小说改编、由任鸣导演的六幕话剧《全家福》可谓是在平淡之中显神奇。作品描写的是北京 一个 平民化的小四合院里王满堂一家及其邻里几代人5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但场景始终是四合院 ,彩绘描金的垂花门进,历经风雨但依旧华贵的雕花影壁,见证了时代风云的变幻,以及它 的主人一生的命运沉浮。该剧没有刻意制造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特别设置神奇玄妙 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平和的节奏、舒缓的笔触,徐徐地推进着剧情的发展,使那些深刻剧烈 的冲突,包容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溶解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第三是人物塑造上的延续。老舍多次强调“写戏主要是写人,而不是只写哪件事儿。新事儿 今天新,明天就不新了。……今天修了个大水库,明天又有了更新更大的水库。只有写出人 ,戏才能长久站住脚”[4]。老舍的人物画廊中,刻画得最成功也是成就最大的就 是底层市民 形象。老舍不仅写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更是把底层平民看作一个形象整体来塑造的。 在老舍的影响下,底层市民的形象,特别是群像,也成为“京味”话剧乃至整个“京味 ”文学的标志性成就之一。这一点除了与老舍创作的艺术取材相关联之外,更应该看到的是 ,对老舍来讲,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贴近老舍本身的人生体验——他是在北京的大杂院里面 生活过来的,底层市民的生活感受是他天然的生命底色。 然而,老舍对底层市民形象的成功塑造,又并不是简单地表现自身、描写自我,这里面还 集中体现了老舍对底层市民这一阶层的独特理解。在老舍看来,历史并不都是由 那些叱诧风云的英雄人物书写的,底层市民也是决定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任何一个社会 而言,它的发展进步、它的辉煌成就并不都是看那些站在最高处的时代领头人,也要看这个 时代社会的底层,而底层市民的思想状态、生活情景对衡量一个时代的价值往往 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老舍通过他笔下一个又一个的市民形象,诉说着他们来自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感受,表达着 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同时也深刻地表明了老舍自己的历史观与人生观。尤其可贵的是, 老舍对他笔下那些底层贫穷的市民形象,没有采取一味同情的态度,而是在充分理解他们现 实遭遇的同时,也对他们身上的种种局限,甚至是他们身上的某些国民劣根性,给予了 无情的揭露和深切的批判。从这一点上说,老舍是和鲁迅以及以“五四”为起点的那批高扬 启蒙主义、以拯救国民性为崇高目标的作家们站在同样的时代高度上的,而且老舍自有其独 到的蕴含和特色。
上一篇:浅谈“原生态民歌”保护的现实意义(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