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话剧之魅及其当代影响(1)
2016-11-29 01:11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老舍话剧之魅及其当代影响(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老舍作品对当代戏剧影视的影响,既源于其自身的独特感
摘 要:老舍作品对当代戏剧影视的影响,既源于其自身的独特感染力,更源于其蕴含的“ 京味”之魅以及老舍创作的整体美学追求。老舍话剧对当代“京味”艺术的持续影响,不仅 显示了老舍创作的价值和意义,更表明了“京味”艺术在当今与未来的新的发展空间与广阔 前景。 关键词: 老舍;“京味”作家 ;“京味”戏剧; “京味”艺术 Abstract: Influence of Lao She’s works on current dramas an d movies comes not o nly from distinctive artistic appeal of his works themselves but also from theircharm of “Beijing accent” and the author’s aesthetic pursuit as a whole. Thelasting influence of Lao She’s operas on the current “Beijing-accent” art sh ows not only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his writing but also the new developi ng space and extensive prospect of the “Beijing-accent” art at present and inthe future. Key Words: Lao She; “Beijing-accent” writer; “Beijing-acc ent” drama; “Beijing-accent” art
老舍话剧对当代戏剧影视创作与表演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一方面,是 老舍话剧的风范作用,使一部分当代戏剧影视作品继续保持了浓郁而独特的“京味”风情 ;另一方面,老舍话剧对当代戏剧影视的影响实际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20 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更加迅速的文化变异面前,“京味”戏剧如果只是延续老舍的风格,沉 湎于老北京的悠然情调,那将难以迈开新的步伐。老舍话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在作为当 代“京味”创作的一种重要参照和示范的同时,也激发着后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和提升。
一、 “京味” 之魅:老舍话剧“京味”特色的影响
老舍对当代戏剧影视发展的影响首先集中在“京味”特色方面,这种影响明显地分为两个大 的阶段。新时期以前,主要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老舍话剧“京味”形成的阶段,在这 个阶段老舍的话剧更多地是形成了一种自身的“京味”特色和经典。新时期以后老舍的 话剧在“京味”特色方面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辐射力,更加鲜明突出地表现在对当代话 剧创作的示范作用上。今天,“京味”话剧已经成为戏剧舞台上的一个卓有成就、生机勃勃 的文化现象,这与老舍《茶馆》为代表的“京味”价值越来越被人们看重和认同有着密 切的关系。事实上,新时期以后,中国的话剧界已经旗帜鲜明地形成了一个“茶馆派”[1] ,或者被称为“茶馆模式”[2],由北京人艺焦菊隐执导的《茶馆》被确定为“人 艺风格”或 “焦菊隐表演学派”的经典象征。当代剧坛也的确有一批杰出的作家和编导演热情地追随老 舍,自觉地学习老舍,形成了与老舍《茶馆》非常相似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那么,老舍 话剧对当代“京味”戏剧影视的影响主要体现哪些方面呢?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首先是取材上的连贯。从老舍到新时期以来的“京味”剧作家们,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就是以 平民世界为主要的取材对象。这是因为不少剧作家本身就来自于平民世界,尤其老舍本人, 这种带有自身真切人生体验的题材选择, 很容易形成当代部分剧作家与老舍在人生和社会感悟方面 的共鸣。另一个或许是更主要的原因,是当代剧作家们普遍地意识到,老舍剧作取材平 民世界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以及真实动人的艺术效果。 老舍的目光紧盯着北京底层市民社会,紧紧抓住底层社 会市民的命运,这就在最大程度上使老舍的话剧洋溢着一种北京市民社会从根底上散发出的 生活气息。这一点甚至可以回溯到老舍话剧创作的原点和动因:老舍始终认为戏剧更 容易为广大民众,特别是底层市民所接受。而平民世界的题材就更容易为底层市民所接受。 从当代话剧舞台表演的实际情况来看,老舍的《茶馆》以及与其有着相似之处的《 左邻右舍》(苏叔阳)、《小井胡同》(李龙云)、《天下第一楼》(何冀平)、《北京大爷》( 中英杰)等,都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长久地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老舍“京味”话剧在取材上对当代戏剧的影响不是什么技 巧的问题,而是一个包含着话剧观念的根本的创作态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