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滴天髓·源流》篇讲:“何处起根源?流到何方住?机括此中求,知来亦知去。”任铁樵注解道“源头者,即四柱中之旺神也,不论财、官、印绶、食伤、比劫之类,皆可为源头也。总要流通生化,收局得美为佳。……认源之气以势,认流之气以情。故源头流住之地.即山川结穴之所也,不可以不究:源头阻节之处,即来龙破损隔绝之意也.不可以不察。……”我们对比清代画家王原祁的观点:“画中龙脉开合起伏,古法虽备,未经标出。石谷阐明,后学知所衿式。然愚意以为不参体用二字,学者终无人手处。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谓之体也。开合从高至下,宾主历然有时,结聚有时,淡荡峰回路转云合水分,俱从此出。起伏由近及远,向背分明,有时高耸,有时平修,敧侧照应。山头山腹山足,铢两悉称者,谓之用也。若知有龙脉而不辨开合起伏,必至拘索失势。知有开合起伏而不本龙脉,是谓顾子失母。故强扭龙脉则生病.开合逼塞浅露则生病,起伏呆重漏缺则生病。且通幅有开合,分股中亦有开合,通幅有起伏,分股中亦有起伏。尤妙在过接应带间,制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龙之斜正浑碎隐现断续,活泼泼地于其中,方为真画。”可以发现,在措辞上两者有颇多相似之处,如两者都用了“源头”、“气势”、“龙脉”等术语。应该说,这些术语虽然用在了不同学术领域,但是在内涵上是接近的。也就是说,以中国古人的观点来看,评价一个八字的好坏和评价一幅山水画的好坏,在内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王原祁上述言论的最后一句是:“尤妙在过接应带间,制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龙之斜正浑碎隐现断续,活泼泼地于其中,方为真画。”这句话更加表明了命理与画理在内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滴天髓·体用》篇讲:“道有体用,不可以一端论也,要在扶之抑之得其宜。”这一句话可谓八字论命的中心原则。“扶之”就是王原祁讲的“补其不足”,而“抑之”就是王原祁讲的“制其有余”。无论“扶之抑之”.还是“制其有余补其不足”,其核心的思想就是达到生克平衡。“扶之抑之”和“流通”大概也是“气韵生动”的重要因素吧。
流通是达到生克平衡的最好形式。但现实世界并不总是和谐的,如果遇到了争战的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滴天髓·官杀》篇讲:“官杀混杂来问我,有可有不可。”官杀是指克制命主的力量。官是善意的克制,好比教师管教学生,上级领导下级。而杀则是指恶意的攻击,好比歹徒的侵犯.好比小人的陷害。对待这些对自己形成压力的力量,尤其是对待后者.任铁樵提供了几种方法,其中包括:一是用比劫,即寻找帮身的力量:二是用食伤,即用自己的力量进行对抗:三是用印,即巧妙的周旋,利用对方,把对方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力量。这三种方法不失为我们为人处事的具体策略。然而这三种方法都有一个基础.即“主通根”,命主须有自己的“根基”。古代艺术家除了表达大自然和个人人格和谐一致的一面之外.还经常表达个人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另一面。这里列举清代画家李方膺的《潇湘风竹图》为例(如图1)。李方膺人生中多次被诬罢官.晚年卖画为生。他擅长画风竹,表达竹子临风傲立的气节。我们看到这幅《潇湘风竹图》合好印证了任铁樵所讲的“命主”对待“官杀”的方式,竹子在狂风的压迫下.坚贞不屈,一方面是由于怪石的帮扶,另一方面更重要是由于自己的根基扎实,躯干硬朗。命理与画理在此表现出惊人的一致。这难道是的巧合?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无论是命理,还是艺术,都是对人生的解读,所以也不可避免的不期而遇。
三、隐显和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