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与法治的关系律毕业论文(5)
2017-10-22 03:47
导读:第二、权力制约,权利保障-法治的***要求 法治不单单是法律的统治,依法而治,它还“内含着同等、正义、自由、善德等社会价值,推行法治也就是在促
第二、权力制约,权利保障-法治的***要求
法治不单单是法律的统治,依法而治,它还“内含着同等、正义、自由、善德等社会价值,推行法治也就是在促进社会的价值。”[13](第608页)这些社会价值回根结底反映在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上。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视、彼此制约,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14](第101页)在历史上权力制约是一个普遍性的,政治家、思想家对权力制约题目的阐述很多,尽管他们分析的角度、语言的表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是建立***制国家的基本环节。在这个意义上,***赋予法治以现代概念。假如法治没有***的注进,将显得僵化而不能体现保护人民的价值追求。因此大多数杰出的思想家都选择了权力制约的机制以保障权利。
围绕“黑哨”题目是否适用罪刑法定原则的争论实在也反映了法治的***要求的现实。罪刑法定首先意味着立法权与司法权严格分工。刑事立法权只能由国家立法机关行使,而司法机关只能严格执行立法机关所颁布的刑法行使司法权,而不能参与刑事立法领域。其次,罪刑法定原则还意味着以立法权限制司法权。[15](第96页)这种限制途径主要表现在:排斥习惯法、禁止类推和事后法的禁止。这样能较好的限制司法职员的自由裁量权,对行为的定罪和量刑,均应严格按照刑法条款的规定,也有助于司法职员树立严厉执法、依法定罪判刑的法治意识,消除误解法律、无视法律的错误观念,为司法公正打下基础。反之,正如孟德斯鸠所言:“假如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实行专断的权利,由于法官就是立法者。”[16](第156页)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黑哨”定罪的题目上,有人还想到了司法解释这一途径。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两高”的司法解释的效力是可以溯及既往的,也就是说,假如一旦相关的司法解释出台的话,凡是1997年刑法颁布以后出现的情况都是可以适用(当然包括已经发生的“黑哨”事件)。但不论司法解释把裁判界定为国家公务职员还是公司企业职员,无疑是将该罪名的主体进行了扩张解释甚至是类推解释。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类推解释是禁止使用的,而扩张解释一般也只适用于有利于被告人的情形,此司法解释将使被告人陷进不利状态,因而也是有悖于法律解释原则的。由此推而论之,在市场转轨的过程中,有很多新事物涌现,假如纷纷以司法解释为准,那么立法意义何在,法律权威何存?于是,在洛克的设想中原本最软弱的司法权逐渐扩张,甚至有可能改变立法者的初衷而形成司法权专断,终极造成对人权的任意践踏与损害。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法治的***要求:权利保障。权力制约乃至法治的终极目的都在于保障人的权利。这也是***的精神之所在。***理论以为,法律的气力在于它承认和保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利。为了保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最重要的是让人们通过他们自己选举出来的代表制定代表民众利益的法律,这就是法律气力的源泉。这也随之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宪法和法律的正当性是主权人民行使自治权所授予的权威制定的。人们受法律的约束,由于法律表达他们的意志。反之,在没有***的情况下,政策和法律就不具有正当性。因此,在法治社会中的法必须是***的法,必须是保护公民权利的法。黑哨题目的讨论焦点-罪刑法定原则正贯串了***的精神,体现了对人权的保障-一方面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另一方面对一般人权利的保障。它明确向公民昭示了作甚犯罪行为,作甚正当行为,使公民的法律自由空间得以确定,行为的自由度也可以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有利于公民个人权利的充分行使。试想,假如适用司法解释而进行类推或扩大解释的话,那么,固定了***意愿而确定了行为方式的法律轻易地便失往了它的确定力。于是,今天是他的权利明天可能是你我的权方便可能同样轻易地被解释掉了。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