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律毕业论文(8)

2017-10-25 03:10
导读:3.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及时带到司法机关的权利。公安、检察机关逮捕犯罪嫌疑人后应及时将其带到法院,由法官审查是否需要羁押。被逮捕人有向法院

  3.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及时带到司法机关的权利。公安、检察机关逮捕犯罪嫌疑人后应及时将其带到法院,由法官审查是否需要羁押。被逮捕人有向法院提出控告侦查职员实施非法逮捕的权利。如前所述,关于将被逮捕人带至法院的期间,国际准则并没有具体规定,而往往表述为“及时”,但各国均有明确的规定。对此,我国亦应规定一个适宜的期限,如24小时或者48小时(特别地区可以放宽至72小时),但这一期限并不能用来对抗及时原则。
  4.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暂时被开释的权利。审前羁押措施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广泛地使用,尽大多数犯罪嫌疑人是在被羁押的状态下等待审判的。(注:岳礼玲、卫跃宁:《审前羁押》,载陈光中等主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06页。)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有罪推定”思想的流毒太深。审前羁押的目的原本是防止被指控人实施妨碍诉讼的行为或重新犯罪,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但从保障人权的高度,应避免不必要的羁押,使羁押成为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为此,应建立、完善无条件开释及取保候审(可改造为保释)制度,以保证大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非羁押状态下等待审判。
  5.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对羁押提出异议的权利。应制定具体的规定来保护被羁押犯罪嫌疑人的这一权利。我们设想,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在羁押期内可以随时向专职审查法官提出因羁押不正当或羁押理由消失而要求开释或取保候审的申请。专职法官应尽快审查并做出决定。专职法官亦应每隔一定时间(如20天)主动审查羁押一次。
  6.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在公道时间内接受审判的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侦查羁押期限,同时规定羁押期满应当解除羁押或者变更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这有利于保护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在公道时间内接受审判的权利。将羁押期限限制在“公道时间”内,是我国立法要解决的课题,(注:根据《日本刑事诉讼法》第208条的规定,起诉前羁押的期限为10日,自提出羁押请求之日起10日以内没有提起公诉时,检察官应当立即开释犯罪嫌疑人。法官以为有不得已的事由时,依据检察官的请求,可以延长上述期间,但总计不得超过10日。法国对于内乱罪、外患罪案件,依据检察官的请求,可以将上述期间再行延长,但总计不得超过5日。对比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不难发现,我国的侦查羁押期限是很长的。)而在实践中,必须严格遵遵法定的羁押期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7.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因受错误羁押获得赔偿的权利。我国1994年制定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赔偿法》对被错误拘留与错误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赔偿做了具体规定。为适应逮捕司法令状主义改革,《国家赔偿法》也应予以修改。修改涉及的内容包括赔偿义务机关、赔偿程序等。赔偿义务机关应为做出逮捕与羁押决定的法院,应在法院设立赔偿委员会,负责审理赔偿案件。此外,国家还应设立专项的赔偿基金,列进国家财政预算。
  被羁押犯罪嫌疑人的休息权、医疗保障权等,亦应予以切实保护。
  国际司法准则规定的被羁押者应享有的待遇,立法亦应予以有效保障。主要包括:(1)关于反对断尽与外界接触的拘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1条第2款规定:“逮捕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实践中侦查机关以种种借口不履行这一义务的现象大量存在,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应当切实保障被逮捕人这一待遇的享有。(2)关于接触家庭成员及其他人的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亦应做出明确规定并予以保障。(3)关于禁止刑讯和非法待遇。对被羁押者的这一权利尤应予以保护。应制定完善的措施以防止刑讯逼供及实现对刑讯逼供者法律责任的有效追究。我国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上述内容的立法,切实保障被羁押者应享有的待遇。
上一篇:浅谈中止执行的现状分析、依据与程序规制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