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要: 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对从现代性视野(4)

2013-08-08 01:08
导读:--------------------------------------------------------------------------------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7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 哈贝马斯:《论现代性》,王

--------------------------------------------------------------------------------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7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 哈贝马斯:《论现代性》,王岳川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第1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62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标准,并通过极其多样的手段来表达这种厌恶,从反叛、无政府、天启主义直到自我流放。因此,较之它的那积极抱负(它往往各不相同),更能表明文化现代性的是它对资产阶级现代性的公开拒斥,以及它强烈的否定激情。”1
把审美、文化作为一种反叛、批判的力量来看待,这是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一书中所揭示的。哈贝马斯敏锐地指出了这一源点:“贝尔在其《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中论证说:西方发达社会的危机究其原因可追溯到文化与社会的分裂。”2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期,远远早于丹尼尔·贝尔,但以批判性而著称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产生的初期就显露出这一特质。马克思、恩格斯面对着现代化的进程,面对着由这一进程激发出来的种种矛盾及异化现象,侧重于从人文精神的角度,从文化的层面,予以反思、揭示及批判,从而与历史现代性所带来的各种弊端相抗衡。也就是说,马克思开文化与审美批判之先河,而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基本上是沿着这条批判的道路而展开的,
人文精神的失落 在《共产党宣言》中,康德二律背反的思维逻辑似乎也潜伏于内。几乎在同一章节,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肯定了历史现代性的推进,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另一方面,随即批判了资产阶级在这一推进的过程中所犯下的罪責:“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守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的打算的冰水这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3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这一节大家极为熟悉的论断,甚至可以感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爱憎的情感波动。历史的前进是不可抗拒的,但历史车轮辗压之处,不可避免地也对一些仍具有正向价值的精神内涵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诸如上述的“田园诗般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友谊、互助的关系,家庭中的血缘亲情,以及人作为族类个体的自尊、自由的本质等,当这些人类宝贵的精神传统为“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即商品交换逻辑所遮蔽时,为“利己主义”的冰水所淹没时,为“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所取代时,这一切,不能不是人这一族类所遭遇到的巨大悲剧。
但更为令人震惊的是,作为人类珍贵精神传统的承载者、传递者、捍卫者们的神圣职责也逐渐被异变、被剥夺:“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来的雇佣劳动者。”人类精神界的危机不仅在于具有正向价值的人文精神传统被逐一消解、抛弃,而且还在于它的延续和创造的可能性也被资产阶级所激发的历史现代性扼杀了。因为当学者、诗人、教士都成了金钱的雇佣者,都为商品交换逻辑所左右的话,那么人类精神的真理性的求索与信仰的追求之路也就被堵塞了。例如,恩格斯这样地批评过歌德:“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连歌德也无力战胜德国的鄙俗;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4 “庸人”、“鄙俗”的概念内涵,在西方有关的理论著作中又被称之为“市侩主义”,而“市侩主义的概念最初是对资产阶级心态进行美学反抗的一种形式,它在德国却变成一种意识形态和政治批评的工具。”1这就是说,连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歌德,也无法抗拒资产阶级的“鄙俗”和“市

--------------------------------------------------------------------------------

1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第47-48页,商务印书馆2002年,北京。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哈贝马斯:《论现代性》,王岳川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第1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75页,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1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第51页,商务印书馆2002年,北京。


标准,并通过极其多样的手段来表达这种厌恶,从反叛、无政府、天启主义直到自我流放。因此,较之它的那积极抱负(它往往各不相同),更能表明文化现代性的是它对资产阶级现代性的公开拒斥,以及它强烈的否定激情。”1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把审美、文化作为一种反叛、批判的力量来看待,这是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一书中所揭示的。哈贝马斯敏锐地指出了这一源点:“贝尔在其《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中论证说:西方发达社会的危机究其原因可追溯到文化与社会的分裂。”2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期,远远早于丹尼尔·贝尔,但以批判性而著称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产生的初期就显露出这一特质。马克思、恩格斯面对着现代化的进程,面对着由这一进程激发出来的种种矛盾及异化现象,侧重于从人文精神的角度,从文化的层面,予以反思、揭示及批判,从而与历史现代性所带来的各种弊端相抗衡。也就是说,马克思开文化与审美批判之先河,而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基本上是沿着这条批判的道路而展开的,
人文精神的失落 在《共产党宣言》中,康德二律背反的思维逻辑似乎也潜伏于内。几乎在同一章节,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肯定了历史现代性的推进,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另一方面,随即批判了资产阶级在这一推进的过程中所犯下的罪責:“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守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的打算的冰水这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3
上一篇:摘要:知觉研究对于解决美术与设计的种种问题 下一篇:摘 要:本文基于真与美的密切关联,揭示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