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要: 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对从现代性视野(5)

2013-08-08 01:08
导读:这一节大家极为熟悉的论断,甚至可以感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爱憎的情感波动。历史的前进是不可抗拒的,但历史车轮辗压之处,不可避免地也对一些仍具

这一节大家极为熟悉的论断,甚至可以感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爱憎的情感波动。历史的前进是不可抗拒的,但历史车轮辗压之处,不可避免地也对一些仍具有正向价值的精神内涵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诸如上述的“田园诗般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友谊、互助的关系,家庭中的血缘亲情,以及人作为族类个体的自尊、自由的本质等,当这些人类宝贵的精神传统为“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即商品交换逻辑所遮蔽时,为“利己主义”的冰水所淹没时,为“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所取代时,这一切,不能不是人这一族类所遭遇到的巨大悲剧。
但更为令人震惊的是,作为人类珍贵精神传统的承载者、传递者、捍卫者们的神圣职责也逐渐被异变、被剥夺:“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灵光。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来的雇佣劳动者。”人类精神界的危机不仅在于具有正向价值的人文精神传统被逐一消解、抛弃,而且还在于它的延续和创造的可能性也被资产阶级所激发的历史现代性扼杀了。因为当学者、诗人、教士都成了金钱的雇佣者,都为商品交换逻辑所左右的话,那么人类精神的真理性的求索与信仰的追求之路也就被堵塞了。例如,恩格斯这样地批评过歌德:“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连歌德也无力战胜德国的鄙俗;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4 “庸人”、“鄙俗”的概念内涵,在西方有关的理论著作中又被称之为“市侩主义”,而“市侩主义的概念最初是对资产阶级心态进行美学反抗的一种形式,它在德国却变成一种意识形态和政治批评的工具。”1这就是说,连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歌德,也无法抗拒资产阶级的“鄙俗”和“市

--------------------------------------------------------------------------------

1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第47-48页,商务印书馆2002年,北京。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哈贝马斯:《论现代性》,王岳川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第1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75页,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侩主义”,即卡林内斯库所说的“中产阶级的价值标准”,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其裹挟而去。这不能不是人类的悲哀,不能不使我们在人文精神的日渐衰弱的严峻现实前震醒,来进行一种“美学的反抗”。
人自身的异化与异化的人的社会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一节中,马克思以愤慨之情,描述出一幅幅劳动者阶级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遭受的冷酷的异化场景。
其一,劳动者同自己生产的产品及劳动对象相异化。“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能力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劳动者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是变成廉价的商品。”劳动者通过辛勤的劳动生产出产品,理应享受这一产品,但是产品却成了商品,成为劳动者异己的存在物。因为,工人生产的越多,资本家便从产品转化为商品中掠夺到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就越雄厚,工人的处境就越艰难,从根本上来说,工人倒过来反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所统治。不仅如此,“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到这种程度,以致劳动者被剥夺了最必要的――不仅是生活所必要的,而且是劳动所必要的――对象。”也就是说,劳动者连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都完全丧失,完全为他者所占有,如工厂的机器、耕耘的土地。
其二,人同自己的生产行为相异化。“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按马克思的理解,劳动应是人这一族类生存的第一要义,是人的本能需求。但在异化劳动中,却成为“一种被迫的强制”的行为,它损伤了劳动者肌体,摧残了劳动者精神,以至于人们像“逃避鼠疫一样地逃避劳动”,作为健康与美的创造行为的劳动,从本质上被异化了。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其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指出:“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人不同于动物之所在,就在于他的类本质是“有意识的生活活动”,是“自由自觉的”。“自由”指的是对客观外界规律的把握,“自觉”指的是把内在主观意图实现于劳动对象。对于人自身来说,“自由自觉”原本是一种目的性的生存意义。但是“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从而把人的类的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从目的变为手段,也就是从本质变成为外在行为,“对于劳动者说来,劳动是外在的东西,是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
其四,人同人关系的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人的生产行为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这一切集中到人同人的关系上,“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从人那里异化。当人与自己本身相对立的时候,那么其他人也与他相对立。”2如前所述,马克思认为,随着大工业生产这一现代化进程,人理应逐步走向全面发展与自由解放。但恰恰相反,人的生存却由财富、权力等外力所控制,人的生活成为被迫的、机械的活动。这样,人的生命进程被扭曲了,生存的意义沉沦了,人就从“人”那里异化了。财富、权力不仅使穷人异化,而且也使富人异化,这样,人与人的对立也开始了,阶级也就产生了。
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曾总结道:“人自身异化了以及这个异化的人的社会是一幅描绘他的现实的社会联系,描绘他的真正的类生活的讽刺画;他的活动由此而表现为苦难,他个人的创造物表现为异己的力量,他的财富表现为他的贫穷,把它同别人结合起来的本质的联系表现为非本质的联系。相反,他同别人的分离表现为他的真正的存在;他的生命表现为他生命的牺牲,他的本质的现实化表现为他的生命的失去现实性,他的生产表现为他的非存在的生产,他支配物的权力表现为物支配他的权力;而他本身,即他的创造物的主人,则表现为这个创造物的奴隶。”3现代化进程所造成的异化现象是触目惊心的,它使整个世界沉入了危机之中。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对外在客体自然生态失衡的焦虑 马克思在《手稿》中主要论析的是人的异化问题,

--------------------------------------------------------------------------------

1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第51页,商务印书馆2002年,北京。

上一篇:摘要:知觉研究对于解决美术与设计的种种问题 下一篇:摘 要:本文基于真与美的密切关联,揭示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