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前一章业已阐明,与宗教具有密切关系,它们相(3)

2014-01-11 01:13
导读:从宇宙论角度讲,老庄哲学的宇宙生成论主要包括在以下两个命题中,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40章》)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从宇宙论角度讲,老庄哲学的宇宙生成论主要包括在以下两个命题中,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40章》)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42章》)。所谓“有”与“无”,不过是“道”演变、历程中的不同性状、状态而已。从所谓“反者道之动”(《老子·40章》)角度来说,有无相生,浑然无间。所谓“道生一”,这个“一”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道”自身。“一”是“道”的代名。“道”(或“一”)是指混沌未分的宇宙整体及其所蕴涵的生命力与创造力,“道生一”意在说明“道”自己产生自己。这是由“道法自然”的本性所决定的。“二”是由“一”产生、分化出来的阴阳二气,“三”则是由“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阴阳和谐之气,再由此阴阳和谐之气产生天下万物。由此可见,“道”是整体与过程、肯定与否定、现实性与潜在性的统一。“反者道之动”的规律性使宇宙万物都融入大化流行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庄看来,“道”固然是万物的根源,但宇宙万物的形成过程及其存在,还离不开“德”。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老子·51章》),可见,“德”对于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其形成过程来说,亦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而“德”之所以具有这种重要作用与意义,是因为“德”与“道”有着密切关系,即“道”决定了“德”的特性,“德”体现了“道”的性质。“道”与“德”的关系是分而有别,合而为一,所以《道教义枢·道德义》云:“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在老庄哲学思想中,“道”与“德”不仅是一对哲学本体论范畴,而且是一对关于人的内在本体和价值的形上学范畴。所以老庄天人观最终是要探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根源,解决人的价值本体的形而上之根据。所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51章》),实际上就为善人的人生确立了形而上的价值本体依据。

最后需要指出,在老庄看来,“天道”除了表现出“反者道之动”的特性外,它还有一个根本特性,就是所谓“道法自然”(《老子·25章》)、“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也就是“自然无为”。从天道的自然无为可以引申出诸如客观、公正等含义,如老子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77章》)。特别是,从天道的自然无为出发,老庄希望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方面也尽可能做到自然无为,返朴归真。

五、墨子的天志、鬼神论;

在先秦诸子的天论中,墨子的天论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明确地表明“天”是有人格的、有意志的,能对人类行为进行评判和赏罚。那么,赏罚的依据是什么呢?墨子说: “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可见,墨子把“义”看作是最高的道德准则。那么,所谓“义”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墨子说:“天欲义而恶不义。”(《墨子·天志上》)又说:“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墨子·天志上》)可见,义从天中出,天是义之源。墨子认为,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义政”的核心内容就是“兼相爱、交相利”。他明确指出:“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墨子·法仪》)

墨子生活的正是天下大乱的时代。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其原因在于“皆以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今若使天下之人,借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墨子·明鬼下》)所以,鬼神观是墨子天论中的一个重要补充。墨子竭力论证鬼神与天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且比圣人还要聪明,所谓“鬼神之明智于圣人,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墨子·耕柱》)。所以,鬼神能够帮助天赏善罚恶。

总而言之,墨子的“天”是有意志、有人格的、全知全能的、能够赏善罚恶的宇宙万物的最高主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理性的异化(alienation),可是一旦这种异化出现以后,个人就必须拜倒在它的脚下而否认自身的价值了”[10];但另一方面,墨子所谓“天”,又有别于西方基督教徒所谓“上帝”。他说:“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墨子·天志上》)可见,“天志”其实就是墨子自己的意志,牢牢掌握于墨子的手中。墨子之所以竭力申明天志和鬼神,根本目的是为了借助天志和鬼神来推行他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主张,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第二节; 《圣经》中的“上帝”观

上帝一般理解为至高无上的、全知全能的、绝对完美的终极实在、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人类的拯救者。上帝一方面是超越的、绝对的、永恒的;另一方面又参与、干预历史、在历史中显现和展开自己。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构成了基督教上帝论的核心。在整部《圣经》中,上帝自始至终都是一神论的上帝,是创世主和救世主,是与人类的历史紧密关联的上帝。它始终强调上帝对人类的拯救是与人类的信仰和道德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一、《旧约》耶和华的形象;

《旧约》首篇《创世纪》用上帝六天创世、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的原罪、毁灭人类的洪水与挪亚方舟等传说为开端,树立了一个创造一切、统治一切、至高无上的上帝的形象。这种形象是通过人去认识和描述的。因此,耶和华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从人神关系角度才能得到说明。所以,首先有必要阐述《圣经》关于上帝造人的两种说法。其一,《旧约·创世纪》第1章27节说:“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其二,《创世纪》第2章7节又说:“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然后又用男人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女人。自古以来对这两种不同说法有着不同的阐释。一种意见认为,这是因为《创世纪》是由两种不同合并在一起而造成的;另一种看法认为,《创世纪》关于上帝造人的两种说法有不同的意义。其中,第一种说法是指创造超的属天的人而言;第二种说法是指创造有肉欲的、属地的人而言。[11]不管哪种说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上帝本身的形象。希伯莱人在与耶和华的特殊交往关系之中处处看到他的意志、情感与力量。

《旧约》中的耶和华表现出对以色列人的特别厚爱,犹太教的创建者摩西说,耶和华“是信实的神;向爱他、守他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直到千代;向恨他的人,当面报应他们,将他们灭绝。”(《申命记》第7章9-11节)但在以色列人的心目中,耶和华还多少带有一些嫉妒与小心眼的心理。当以色列人叩拜他神,“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当以色列人不堪外族欺压,向耶和华求救时,耶和华回答说:“你们去哀求所选择的神,你们遭遇急难的时候,让他救你们吧!”(《士师记》第10章7-14节)《约伯记》记载耶和华让恶魔撒旦试探义人约伯的故事。约伯在财散家亡、身陷绝境的情况下,抱怨命运不公,其中也包含对耶和华的不满情绪。当以色列人经历“巴比伦之囚”的劫难时期,文人以斯拉抱怨与上帝订立合约的以色列人得不到赏赐和收益,而根本不遵守上帝诫命的列国却繁荣昌盛,上帝派来的天使乌瑞尔说:“你小小的头脑怎么理解得了至高无上的上帝呢?一个被腐败之世折磨得筋疲力尽的凡人又怎能窥探得到永恒不朽之上帝的方式呢?”(《以斯拉下》第4章3节)这都说明犹太教把民族兴衰和个人荣辱都归于耶和华的生杀予夺,因此,当犹太民族经历灾难、危机或个人遭到不公正待遇之时,都不免产生“怨天”情绪。

上一篇:;;; 上的价值观念从来不是单一的,它们总是随着 下一篇:没有了